2016年10月13日23:35 一财网

  原标题:鲍勃·迪伦:吟唱之上有诗歌

  鲍勃·迪伦部分专辑

  鲍勃·迪伦在法国西部的 Carhaix演出。

  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显然让人们有些错愕。在Ladbrokes和unibet两家著名博彩网站的赔率榜上,并没有人注意到鲍勃•迪伦的名字——尽管这位诗人歌手自1996年起,已数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歌手?诗人?在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个重磅新闻之后,人们不免又要为75岁的鲍勃•迪伦寻找更贴切的身份界定。正如多年前《华盛顿邮报》在一篇书评中所形容的,鲍勃•迪伦是“一位化妆成荡秋千演员的诗人”。作为美国进入媒体时代的第一位“媒体诗人”,这个曾经倔强、叛逆而不合作的民谣歌手,一度是美国反叛文化的代言者,而他朴素而自由的诗歌、他的文学成就,似乎一直隐匿在他音乐的盛名背后。

  瑞典文学院为鲍勃•迪伦授奖的颁奖词是,“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对此,以鲍勃•迪伦及其乐队为写作对象的《老美国志异》一书的中文译者董楠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鲍勃•迪伦的音乐传统,来自英国古代民谣和黑人民谣,也有美国乡村音乐和西部山区白人音乐的结合。同时他的歌词中也有现实主义、神秘主义、民间传说色彩,他还喜欢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如果把他的歌词写作用文坛上的作家来比较,他有点像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霍桑等。”董楠说。

  瑞典文学院则希望人们追溯到更遥远的诗歌传统。“关于迪伦的选择可能令人惊讶,但如果你在历史中追溯,你会发现荷马和萨福。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同样被演绎,这一点和鲍勃·迪伦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还在阅读荷马和萨福,并且从中获得享受。我们也应该阅读迪伦。”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常任秘书长萨拉·达尼乌斯(Sara Danius)在公布奖项后接受采访时说。

  1964年,迪伦在伍德斯托克的家中,在他对面的是著名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

  鲍勃·迪伦与琼·贝兹,1963年

  诗歌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到鲍勃•迪伦这个年纪,什么奖都拿遍了。但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他既在乎又不在乎。”乐评人、诗人孙孟晋听到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丝毫不觉得意外,“他不止一次在候选名单中,而且一直在前50名。他能获奖我觉得挺好,他的歌词比很多西方诗人写得好,他的《编年史》是传记文学的典范。迪伦能获奖,说明西方人对文学的理解确实不一样,他们会把迪伦的歌词、回忆录看得很高,看成顶尖的文学。但说实话,中国人对文学的理解很有偏差,我们把诗歌文学和歌词是分开来看的,不可能把崔健的歌词看成文学。”

  孙孟晋大学时代因喜欢诗歌而痴迷鲍勃•迪伦,“迪伦肯定是先喜欢诗歌才走上民谣道路,他就是受到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影响,才把姓氏齐默尔曼改为迪伦。他喜欢的作家很杂,但他主要受到迪伦•托马斯,金斯堡等垮掉派诗人的影响。”

  迪伦的歌词题材多样,宗教、政治、爱情、政治、死亡都有涵盖。他曾从《圣经》中汲取创作灵感,《重返61号高速公路》中的密西西比三角洲,不仅是他童年成长的地方,也是圣经上亚伯拉罕应上帝的指令奉献出自己儿子的地方。迪伦还专门在图书馆研究历史上古老的传奇,比如哪些地方有古老的连环杀人案。早期创作时,他还喜欢关注新闻事件。

  《答案在风中飘扬》是迪伦最为经典的歌曲。但董楠认为,其实在他创作的后期,还有很多中国听众不太熟悉的歌曲也非常优秀,并带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比如《始终是那座瞭望台》的歌词就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像寓言一般,呈现出哲理色彩。

  在孙孟晋看来,鲍勃•迪伦是“一位很有智慧、很怪异的老家伙”,也是西方反主流文化的活标本,“早年的鲍勃•迪伦有些嬉皮的东西,但他会不断对这些产生怀疑,他甚至对摇滚、嬉皮都怀疑过。在26岁之前,他就已经把一个时代的背面看得十分通透。”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迪伦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文学院主修音乐理论时,就开始沉迷美国现代派诗歌,尤其以50年代“垮掉派”诗人金斯堡作品对其影响最大。还在大学期间,他就卷入了知识分子民谣圈,和金斯堡私交甚密,并开始尝试作词作曲。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就能窥见其强烈的诗歌意象。

  Dylanology是西方文化界为鲍勃•迪伦而设立的一门学派,所谓“迪伦学”,研究的正是他歌词中所隐含的西方文学、社会学、哲学内涵。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迪伦所写的歌词也总是被作为文科教材。

  在迪伦早期创作并演唱的《大雨将至》、《答案在风中飘摇》等歌曲,歌词就有很浓厚的“垮掉派”风格——散文式的长句,不加修饰的口语化词句,无拘无束的情感如瀑布奔流,不受抑制的自由思维。

  “我看见成群的野狼包围初生的婴儿/我看见空无一人的铺满钻石的路/我看见黑色的树干鲜血淋漓/我看见满屋拥挤的人群,人们手里的铁锤在流血/我看见白色的梯子上被水覆盖/我看见无数人在怒吼,他们的舌头都已溃烂/我看见钢枪和利剑握在少年的手里/而那大雨,那大雨,那大雨,那大雨/而那大雨即将来临……”

  这首《大雨将至》,是迪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形形色色的意象和出色的比喻,自然而不露痕迹,二战后世界被推至核战边缘的恐慌情绪令人印象深刻。

  与金斯堡的诗歌一样,迪伦的歌词是口语式的,自由、真切而充满气势。当年金斯堡就热衷于在公共场合大声朗读诗歌,并配以音乐伴奏,只为让诗歌更加悦耳且更容易被传播开。某种程度上,迪伦的歌词与他吟唱般的沙哑嗓音,恰是念诵诗歌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你看迪伦的歌词很简单,但他背后有很深层次的表达。”孙孟晋认为,迪伦从年轻时就是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的歌词避开了学院派的一些气质,表达方式是真实又复杂的。”

  现实世界的感受器

  一把木吉他,一把流浪气息的口琴伴奏,加上含混不清的唱腔,就是迪伦最经典的民谣歌手形象。他继承了美国“说唱布鲁斯”的传统,把许多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即兴唱出来,表达他的孤独、愤怒、激情或是无畏。他用含糊而轻巧的发音削弱诗歌的押韵,因为押韵本身就意味着刻意。他需要用不经意的唱腔,像说话一样,以平淡质朴的曲调来吟诵他的歌词。他与金斯堡一样喜欢用排比句,这些句子重复出现,制造出催眠般的迷幻与忧伤。

  迪伦曾经描述他第一次听布鲁斯之王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的歌,“它们在意义上与感情上是那样自然,为你描绘出如此丰富的内心图景。这种内心的图景不是你每时每刻都能仔细分辨出的,因为你做不到。有太多确实的词语,太多双关的存在。”事实上,这也是他的音乐给人们的印象。

  在自传《像一块滚石》中,迪伦写道:“《在路上》、《嚎叫》和《汽油》代表的街头意识形态标志着一种新型的人的存在,它们不在这里,但你能期望什么? 每分钟45转的唱片做不了这些。” 迪伦一直认为,音乐并不只是用来娱乐和消遣的,而是要有思想性。他曾说, “堕落的走私酒商,淹死亲生孩子的母亲,只开了五英里的凯迪拉克,洪水,火灾,河底的黑暗和尸体,我歌里的这些题材可不适合电台。我唱的民谣绝不轻松。这些歌曲对我来说,比轻松的娱乐要重要得多。它们是我的感受器,指引我进入某种与现实不同的意识中,某个不同的境界中,某种自由的境界。”

  “迪伦早期的歌词中有对社会的关注,也有对人性的看法和描述。他的歌词里有各种文学意象,民谣叙事上的特征被他扩大了,他的歌词所包含的空间非常大,这是很多音乐人做不到的。他会用酸雨来形容核弹爆炸,会用非常犀利、晦涩的方式去挖苦人,就算时事也能以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这个层面上,他的贡献是超越音乐的。”孙孟晋说,迪伦的清醒与伟大在于,他从没把自己神圣化,对世界也从来都保持怀疑。

  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四十多万嬉皮士浑身沾满稀泥,在萦绕着大麻味的空气中,人们听着迪伦唱歌,所有人高声嚎叫着将他奉为民谣英雄。从那一刻起到今天,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鲍勃•迪伦一直是这个时代的传奇。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名,不过是为这个传奇增添一抹早就存在的色彩。

  ——————————————————————————————————————————————————————————

  鲍勃·迪伦是自1993年小说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获奖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近年外界对于美国作家何时再获奖的讨论日益炙热,年逾80的菲利普·罗斯和近八旬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都是名单上的常年陪跑选手,但没想到,答案以这样一种意外的方式到来。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选择一名主要身份是歌手的人获得这一文学奖项。

  此前,2008年迪伦曾受颁一个特别的普利策奖,以表彰他“以拥有超乎寻常的诗性力量的抒情曲调”,对通俗音乐和美国文化做出突出贡献。今年,迪伦在美国出版了他自1961年至2012年的歌词集,这本688页的集子被75%的读者评为五星。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应在上周和科学奖一起宣布,却推迟了整整一周,引起公众对评审小组意见不合的猜测。瑞典学院成员佩尔·韦斯贝里称,更改日期只是组织后勤工作的安排。不过瑞典《每日新闻》文化版编辑Bjorn Wiman并不这么认为,她告诉记者:“如果你要问我,我会说这绝对不仅仅是更改“日期”的问题,延迟颁奖就意味着在选择最终赢家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

  按照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说法,迪伦的专辑总是喜欢关注人在社会中的境遇、宗教、政治和爱。也许是希望避免关于迪伦很大程度上看作是一个音乐家而不是一个作家的批评,委员会还补充指出,迪伦的歌词始终有发表“新版本”:除了大量出版专辑外,还发表过诸如《塔拉图兰》(1971)和《文字和图纸》(1973)这样的实验性作品,同时在2004年发表自传《编年史》回忆了早年旅居纽约的历程,真实展现了这位流行文化中心人物的最真实生活。

  这本编年史曾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以《像一块滚石》之名出版,徐振锋、吴宏凯翻译;2015年,获得版权的河南人民出版社再版此译本,恢复《编年史:卷一》之名。此外,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英国作家霍华德•桑恩(Howard Sounes)关于迪伦的传记《沿着公路直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推出了《滚石》杂志创刊人大卫·道尔顿的《他是谁?探究真实的鲍勃·迪伦》的中文版。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