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02:00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祁豆豆 ○编辑 孙放

  从重组转型到高管让贤,曾一度更名“菇木真”的星河生物如今要正式告别菌菇产业,彻底“弃农从医”。

  星河生物今日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由种植业向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公司拟对现有资产进行调整,剥离出售种植业相关资产,鉴于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10月12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十个交易日。

  回溯公告,星河生物的“弃农从医”酝酿许久。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鲜品食用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0年,公司曾以“金针菇第一股”登陆创业板。但上市以来,其鲜品食用菌主营业绩却节节败退。历经两年亏损,两次重组失利,星河生物于2015年将目光投向医疗健康领域中的高端医疗设备产业。

  今年1月,星河生物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以11.25亿元收购玛西普100%股权,由此正式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且切入的是当下较为火热的精准医疗板块。玛西普主营大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制造,目前的主产品是第一代头部伽玛刀、第二代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交易对方承诺,玛西普2015至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应达6000万、1.02亿、1.29亿元。星河生物坦言,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对玛西普的现有业务进行整合提升,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业务转型,由传统的食用菌行业跨越至技术附加值更高的医疗器械行业。

  在重组转型后,紧接着的是以公司董事长叶运寿为首的高管让贤。今年9月初,星河生物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长叶运寿的辞职报告。叶运寿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后叶运寿不再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孙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不过,叶运寿目前持有8695.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0.8%,仍是星河生物控股股东。

  对此,星河生物董秘办相关高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称:“叶运寿认为公司转型后应该交给更年轻、更专业的团队来管理,业务转型至医疗健康产业也是叶运寿辞职的原因之一。”此后,星河生物财务总监及两位副总经理先后因个人原因辞职。

  老高管离职的同时,玛西普董事长徐涛等医疗健康领域的管理团队开始陆续进驻管理层,星河生物董事会成员也由五名增至七名。

  事实上,重组“换血”确实为星河生物带来生机。今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29%,其中,食用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94%,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医疗健康产业则实现营业收入5875.62万元。同期,星河生物的净利润为1382.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71%。净利润大幅上升主要为报告期内公司新进入的医疗健康产业的盈利能力开始逐步释放。

  在半年报中,星河生物再次表示,近年来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数量逐步增加,公司在该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竞争对手相比无明显优势,随着公司向医疗健康产业转型的深入,未来公司将考虑对产业布局适时进行调整。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何必对支付结算严苛立法喝倒彩?

不管措施多严,打击力度多大,毕竟都属于一种防范措施,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不要被不法之徒得逞,多掌握点支付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皮夹子”、“钱袋子”才是上策,又何必要为这些政策“喝倒彩”呢!

抓住这个机会你可能超越马云

在中国,谁能控制一系列的类似于淘宝的金融交易平台,就将成为比马云的阿里巴巴更加具有影响的机构。中国经济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不断审视这一新格局,牢牢把握金融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合理应对并立于不败之地。

金砖国家辜负人们的期望了?

金砖国家的成长和发展的潜在障碍是多方面的,包括抗菌素耐药性这类健康威胁,教育方面的挑战,在全球治理机构中代表性不足以及一些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而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须致力于拆除这些壁垒,以令金砖国家最终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

不应长期抑制楼市投资需求

限购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非常规调控手段。如果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负面作用较多。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抵制投资需求,不仅会影响合理的需求,还会减少正常的供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