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9日04:55 证券日报

  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约2%,距离15%的上限仍有较大空间

  ■本报记者 刘敬元

  自2012年下半年来投资范围陆续放宽的险资,渴望更多投资品种的投资资格。比如可以增强流动性管理的CD,风险程度与非标类似、但具备更高流动性的PPN等私募性质的债券,比如黄金、国债期货等。同时,险资海外配置需求增加,也希望适度增加DQII额度。

  呼吁增加投资新品种

  日前,在第17届中国精算年会上,保险资管资深人士发出呼声,希望监管机构继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拓展投资领域,使保险资金在更广阔的投资范围内实现资产优化配置。

  例如,通过开放C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债券借贷业务等可以增强流动性管理,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永续债等信用品种,新增黄金、国债期货等投资品种。

  这也是业内共同的呼吁。

  固定收益领域的保险资管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自2014年以来, 市场上PPN等私募性质的债券发行规模不断增加,其跟非标风险程度类似,收益差别较小,同时具备更高的流动性,投资起来也更加便利。“只是险资目前还没有放开私募类债券的投资,如果放开,对非标的投资会有明显的替代。”

  而配置黄金则可以达到多个效果。某券商分析师分析,首先,黄金与一般性金融资产相关性较低,可以分散资产组合风险。其次,黄金用于对冲尾部风险流动性好,且信用风险和对手风险较低,波动率较低。再次,黄金保值性好,可以对抗通胀、通缩以及本币贬值。

  2012年下半年,保监会发布多项险资运用新政,险资投资范围大幅放开。目前,险资投资范围,包括境内流动性资产、境内固定收益类资产、境内权益类资产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

  而这一轮放开也直接带动险资配置结构变化,另类资产因其更适合风格稳健、规模大、期限长的险资特点,逐渐在保险资管中占据重要位置。截至今年6月底,12.56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另类投资规模4.30万亿元,占比34.22%,已超越险资配置债券的规模(4.21万亿元)和比重(33.49%),成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类资产。而险资配置在银行存款的比例为18.79%,投向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比重为13.50%。

  同时,受益于配置结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上行等因素,险资近年投资收益率不断上行。保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5年,各年度险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39%、5.04%、6.3%、7.56%。

  适当放开QDII额度

  同时,部分保险投资人士也提出,希望可以适当放开对境外投资的QDII额度限制。

  随着人民币贬值,以及境外投资需求的增加,多家具备资质的公司开展了境外投资,在境外配置的资产,已经从最初的H股股票,扩展到了海外不动产和金融机构的股权。

  根据央行、国家外汇局、保监会共同制定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机构境外投资有3个规模及比例要求,即,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实际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的投资付汇额度;投资单一主体的比例符合保监会的规定。

  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折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约2%,距离境外投资比例上限15%仍有较大空间。但QDII额度问题日益突显。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国家外汇局数据,截至2016年8月30日,具有QDII投资额度的保险机构共41家,额度共计仅为311.53亿美元,额度今年以来未增加。

  大型险企投资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在申请QDII额度,但每次获批的额度都很少,增加额度并不容易。亦有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几乎用完了QDII投资额度。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钱出去,跟很多的自由资本是不一样的,保险公司的钱出去还必须要回来。”一位保险资管人士称,如果这一块能打开的话,确实是利好,因为境外确实有一些非常好的资产。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