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09: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肖玫丽 北京报道

  从成立到CT量产,赛诺威盛花了四年时间。

  赛诺威盛成立于2012年,创始班子大多来自外资医械企业,其推出了国产化“精广角”系列CT产品,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图像显示、记录、存储全套系统的自主研发。9月25日,赛诺威盛CT工厂启用,正式量产。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赛诺威盛的投资方包括天使投资人居小平、投资机构上海辰德和上海金浦。在天使融资4500万之后,赛诺威盛又经历了两轮融资,总额超过1亿。

  “我们今年的重点不在于卖多少台机器,而是建立市场策略和打造销售渠道。明年才会是追求产量的时点。”赛诺威盛总裁付诗农说。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长期被跨国公司占据,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简称GSP)牢牢把控着中高端CT的核心技术,获得CT注册证的国内企业仅有五家。

  分享投资董事总经理赵洪分析:“国产、进口最主要的差距是研发、稳定性和品牌。二级医院CT面临升级,这两年的购买意愿也上去了。外资在此市场的力度还不足,加上政策推动,为国产设备带来机会。”

  不过,即使争夺基层医院市场,国产CT也面临极大不确定性,三甲医院市场趋于饱和后,跨国医疗器械商早在5-7年前就开始深耕中国基层市场。

  研发突破到量产

  赛诺威盛工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预计年产量200台,产值近4亿元。

  “CT的技术门槛比较高,核磁公司有将近20家,而CT拿证的公司国内只有5家,这是我们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付诗农回忆。

  CT与DR、超声、磁共振成像并称为四大医学影像设备,但国产化程度却最低。

  其中,DR基本实现国产化,关键零部件由国内厂商供应;超声中低端的关键零部件可以国产,高端探头还是国外厂商生产;核磁共振国内拿到注册证的企业较多,但关键零部件国产率不高,整合难度也较大,主要在于图像处理的软件和硬件结合要求高。

  “CT国产化最低的原因在于,核心零部件如球管、探测器很少有国内企业可以突破,另外,很多环节是静态与动态结合,其整合难度比静态的核磁还要大。”赵洪说。

  从技术上看,由于CT融合了30多个交叉学科,影响CT成像质量的因素众多,关键在于硬件、软件指标的均衡。

  赛诺威盛研发系统部总监于壮飞介绍,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在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两部分。数据采集部分包括探测器、放射源、CT球管的性能、焦点的大小、焦点的稳定性,采集完成后,成像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校正,校正方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赛诺威盛首席技术顾问唐向阳进一步表示:“工程师从设计开始到优化,要把每个环节考虑到,能从根源上消除,就从根源上消除,根源上消除不了的就用软件消除,这是鉴别实力很强劲的生产厂家和普通的生产厂家的试金石。”

  专利也是实现自主研发的一大难关,GPS在过去50年中早已大量布局。

  付诗农告诉记者,部分CT原理性、过期专利不存在冲突,但技术细节上研发团队要想办法绕过外资的专利封锁。例如在探测器设计中,发现早期设计和一些公司的设计存在冲突,所以要在探测器上增加大约50美元的成本来避开专利风险。

  “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自己生产,关键在于设计一定是要自己的,然后利用全球的供应链为自己所服务。”他说。

  记者在赛诺威盛工厂看到,其零部件供应商包括飞利浦、三星东芝等。付诗农透露,零部件供应商包括海外和国内,国内主要是以机械加工和电子化加工为主,特种材料加工、微电子类加工和真空电子类加工主要依靠国外供应商。在零部件采购方面国内占比较大,但采购金额国外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赛诺威盛DR产品的样机也在进行性能调试。“从成像原理来讲,DR和CT都是基于X光成像,这类产品实际是相通的,但DR更简单。”付诗农说。

  三级医院难进,基层医院竞争激烈

  国产CT的主打市场在基层。

  付诗农介绍,CT的销售市场分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院的客户群主要是二级及以下,也就是基层。部分三级医院在增加第五、第六台设备时也会考虑国产CT;而私立医院中,年收入过亿的医疗机构很少选择国产CT,但年收入在5000万-6000万的医院是国产CT的布局重点。

  赵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二级医院目前面临设备升级,即由单排、多排升级到16、32排,16排现在成了标配。这个市场足够大,二级医院有7000多家。”据悉赛诺威盛主打普及型产品。

  不过,基层市场也早已成为跨国医械厂商的布局重点,国产品牌也将面临激烈竞争。

  早在2009年,GE全球启动“健康创想”战略,宣布在未来6年内投资30亿美元,开发100种能增加医疗覆盖率、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新产品。

  西门子则推出了面向经济型产品的S.M.A.R.T战略,对医疗业务做了划分,40%立足于基础医疗,60%面向中高端。

  2012年,飞利浦也推出面向基层市场的“蒲公英工程”,涉及产品开发、销售模式调整,以及额度500万元的“零利率”融资方案。

  更为严峻的是,跨国医疗器械厂商更有成本优势。

  赵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创企业的定制需求量很少,因此成本较高。近几年GPS和东芝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且都实现了国内本地化生产,因此CT在基层市场的价格降幅已然很大。

  赛诺威盛产品总监周宏斌也直言:“国际品牌为中国基层医院开发了普及型设备,有些设备并不是因为技术成熟、产能扩大而带来价格降低,而是通过降低球管、功率、转速、机架等,这些都是关乎诊断检查的核心技术。在影像品质方面,这些普及款与其高端设备存在较大差距。”

  而三级医院市场则被外资牢牢占据。赛诺威盛营销副总裁赵疆坦言:“三甲医院科研需要最高端的技术,目前还只能从GPS等公司购买。”

  赵洪总结国产CT的主要差距在于:“技术要达到一定门槛后才有可能走进三甲医院,另外,CT对于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

  不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较为乐观,他表示:“过去国产CT市场份额不到20%,目前份额已经提高到20%多,预计2025年将占市场份额50%左右。”(编辑 陆宇)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