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01:32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文嫣 金嘉捷 ○编辑 谷子

  即将进入10月,全国多地将迎来备冬储煤时期,意味着动力煤一方面需求持续偏紧,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却将再度扩大。

  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召集多个部门、单位以及各地职能部门,召开保障冬季煤炭稳定供应的会议。这是国家发改委一个月里第四次召开会议讨论煤炭供应问题。

  根据相关通知,保障冬季煤炭供应会议在昨日下午3点半召开。参与会议的部委和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司、铁路总公司办公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及各省、市、区、直辖市的职能部门,会议召开方式为纵向网视频会议,而非此前的“进京”座谈会。

  与本月召开的前三次会议相比,本次会议没有邀请任何大型煤炭企业参会。根据会议议程安排,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也显示了相关部委对于此次会议的重视程度。

  通知显示,会议内容围绕“进一步做好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有关工作展开,对地方和有关企业释放先进产能、加快推进建设煤矿增减挂钩、增加市场供应提出相关要求。

  “未来几个月,相关部门对于保障冬季用煤重视程度将不亚于去产能。”安迅思煤炭行业分析师邓舜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库存情况来看,目前动力煤淡季特征明显。即便如此,港口库存数据却明显偏低。

  据统计,截至9月27日,秦皇岛等5个港口场存煤炭数量为1153.1万吨,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1925万吨。276个工作日制度执行到位令产地煤炭供应持续偏紧,社会库存也一直偏低,都支撑着动力煤价格淡季继续上涨。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赤道中东太平洋已于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对我国气候影响之一就是今年的冬季可能会更冷。今年冬季煤炭需求量或进一步增加。若动力煤价格继续上涨且供应偏紧,将对冬季取暖用电造成压力。

  一位券商煤炭研究员告诉上证报记者,自从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的预案启动会议,已先后宣布启动两级响应,全国煤炭日增产量也从30万吨上升至50万吨。近日动力煤涨势依然凶猛,未看到放缓迹象,先进产能释放效果还需观察。但是最多再过两周,冬季储煤需求就将释放,届时供应若仍无明显改善,煤价或将再度大幅攀升,将对下游用煤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发文回应煤炭供应热点问题时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先进产能,可以在276至330工作日之间释放。只要是先进产能提出申请,就抓紧进行验收。属于季节性供给变化还可以阶段性地弹性生产,年终回到276个工作日。如果全年生产超过276个工作日的部分,可以通过资源产能指标出让解决。坚持企业自愿,既能够实现量上的调控满足供应,又保证减量化生产制度不动摇。下一步,将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而定。如果情况仍在延续,将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确保煤炭稳定供应。而在建煤矿通过增减挂钩,还可以释放一部分产能、产量。

  另有消息称,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相关部门已在着手研究第二批先进产能释放问题,而业内对于每日增产量进一步提高也有着较高的预期。但煤炭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76个工作日减量生产制度仍不会轻易动摇。THE_END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为什么“见不得阳光”?

牟其中的错误在于,在这种“见不得阳光”的寻租过程中,他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同时还显示出一份十分醒目的异端姿态。他连续不断地、让人瞠目结舌的、恶作剧式的承诺最终让他在政界、经济界、传媒界和社会公众层面多重失信。

实现中国包容性发展需法治保障

法治能够使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代价最小的方式,去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利益平衡,而且这个最大公约数出来以后,可以得到的是在法治保障条件下可持续的多轮的动态优化,来实现中国的包容性发展。

优质公司都去海外上市怎么办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得不要靠吸引外资、“交学费”的方式来完成的话;那么今天要改变大批优质中国企业“肥水流到外人田”的现象则需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嘲补短板”来实现。

限购限贷就是楼市的“饥饿营销”

如果货币泡沫蜂拥进入各大城市的地产市场,再过一段时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通常而言,如果地产市场出现大崩盘,则意味着国民经济面临“灭顶之灾”;试想想:如果土地开发大大超越了城市生产力水平,未来会出现多少“死城”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