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6日03:47 经济日报

  评论:方便面产业自救要靠创新

  据报道,近日不少专家对方便面作出了新评价,令人“耳目一新”。例如,方便面本身不是“垃圾食品”,不会无法消化;方便面的制作包含了很多先进的食品科技,不是“落后食品”,等等。

  过去,方便面一直被公认为高盐、高脂肪食品,怎么一时之间就变得“清白”了呢?究其原因,这还是产业衰退而引发的企业自救之举。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方便面走上巅峰,498亿包的销量占当年全球市场的一半。然而自2011年开始,国内方便面销量持续5年下跌。大名鼎鼎的“康师傅”,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相较去年下滑64.75%。形成对比的是,全球方便面行业发展还处在快速上升期:2015年日本方便面产量上升了1.2%,俄罗斯则以超过27%的速度在增长,韩国人均消费量已达72包,而中国不到25包。

  面对销量下滑,仅仅依靠正名就能挽救整个产业吗?结合近年来食品市场的变化不难发现,垃圾食品的标签只是表象,方便面的“悲剧”更深刻反映的是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这个升级一方面表现在消费内容上,人们需要健康食品,同时也有大量健康食品产业兴起和替代,消费者的需求和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消费形式上,崛起的互联网把外卖送到家,靠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吃上各式各样的美食,方便面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方便”,业已不再。

  应该看到,方便面产业衰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只靠专家出面正名,其效甚微,这从朋友圈里各路冷嘲热讽的评论就看得出来。业界有一句名言: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夕阳的思维、夕阳的人。要适应市场新变化,主动转型与创新至关重要。以消费升级更早的日本为例,作为泡面发源地,他们的市场有明显的分层,低端、高端任你选择,方便面销量不降反增,成为日本的“人气美食”。在方便面人均消费世界第一的韩国,有专门煮方便面的锅,有专门做方便面的饭店,配套设施越齐备,消费量自然越大。

  在新经济的视野中,没有衰退的产业、夕阳的产业,只有生生不息的创新以及对旧模式的颠覆。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取决于技术、产品和理念的创新。眼下,大到冰箱空调、小到吹风机电饭煲,有多少传统制造业产品靠创意、设计和新功能打开了新天地。陷入困境的企业经营者,与其求助于外,在“正名”上打转转,倒不如自求突破,锐意创新,在产品升级、引领需求上下功夫,这才是产业自救的真正“大招”。

责任编辑:尚晓茹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中国当前急切需要一个孙冶方

今日中国急切呼唤孙冶方式的理论开拓者,甚至需要比他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孙冶方终其一生,想仿效《资本论》,编写一部《社会主义经济论》。在中国当代经济理论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同时是一个比顾准更大的悲剧。

高房价已经演化成了哲学问题

土地、税收、人工成本啥啥都在涨,而这些涨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块“蜜糖”。到底是谁导演了房价的暴涨?答案或许谁都清楚,但却没有一个公开的口径。而如果你要问我,我只能回答高房价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万科股价暴涨中有何危机

在全球股市百年沉浮的历史当中,一个并购异常活跃,尤其是大蓝筹爆发股权狙击战的时期,往往预示着一两年后一场大股灾或是经济危机的来临。

热点城市房价下跌空间有限

整体房价进一步快速攀升的动力明显不足,当然热点城市房价下跌的空间也相对有限。现在房价正处于不上不下的僵持阶段,地价也快速达到了相对高位,且地价泡沫程度远比房价要高。地价不率先进行调整,整体市场压力还会继续放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