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8日00:38 经济观察报

  雷曼倒掉八年后:中国该反思什么,不该遗忘什么?

  几乎忘记了雷曼兄弟。8年前的9月15日,这家公司申请破产,金融危机也在这时候露出了峥嵘的面目。此后这个世界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只是重复了一个简单的真理:这一次,和过去没有什么不一样。8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为更强劲的经济复苏寻求答案。上一次危机遗落的阴霾驱之不散,对这场危机的反思也不应该退场。

  雷曼倒下的时候,我们中间曾有很多人相信,这是太平洋另一边燃起的烈火,危机与“此岸”的中国何干?的确,占全球经济总量15%的中国,金融危机期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50%,现在的贡献率也仍然达到25%。中国金融业和中国企业扛过了一场不期而遇的 “压力测试”,中国足可为此自豪。不过天量投资背后是喷涌的信贷。今天,中国要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消化前期政策刺激产生的连锁反应,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持续攀升,新的债转股正在启动,潜在风险足以让我们警觉。

  这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它促使中国更早地开始了一场必要的争论,这包括对增长方式的反省和政策工具的权衡,对凯恩斯主义的重新认识。也许因为如此,不排斥动用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内的所有政策工具,但是拒绝对“放水”的依赖,转而寻求在结构性改革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这样的中国经验也成为G20“杭州共识”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了金融自我膨胀、自娱自乐的风险。当金融的血脉不是贯通了实体经济的肌体,甚至实体经济本身成为被抽取营养的对象,只能在风险边缘苦苦挣扎;当全民狂热追逐房地产,将之作为保卫财产的最好的也许同样是无可选择的方式,当“房价不跌”变成信仰,更多人笃定自己身处一波不可错失的财富盛宴,对房产泡沫的警示本能地厌恶,我们在空气中嗅到了一丝令人不安的气息。

  2008年,我们看到了一旦风险的堤坝被冲破可能发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个角度看,怎样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都不过分。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风险预警体系,如何更好地识别风险并做出恰当的应对。几乎在所有的危机中,那些不幸言中的声音在当时都被看做少数派,大众似乎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乐观的鼓噪者。这足可证明,风险提示或预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欧美市场,反思的结果指向了更加严厉的市场监管,一系列亡羊补牢的法案证明了这一点。它提醒我们,监管者需要保持敏锐的嗅觉,有勇气站在市场的对立面,对于胆大妄为者说不——危机发生前监管者的做法正好相反。在中国,监管缺位和空白同样存在,贪婪和放纵也可能披上创新的外衣,我们需要建立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也迫切需要确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的监管理念。应该承认我们所知甚少。中国股市的历史不到30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在构建中,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未曾经历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完整经济周期。在金融的游戏中我们的机构和企业不能不先做一个学习者,甚至监管者也不能不放下身段,从别人的教训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之道。一旦我们不能秉持敬畏之心,稍稍露出一点一切尽在掌握的傲慢,就可能成为被市场羞辱的对象。

  在雷曼倒下的8年中,这个世界的改变似乎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多。我们的确经历了洗礼,但我们常常选择性地遗忘。那些经常与风险打交道的人,也许最早将风险抛在脑后的一群人。他们仍然谈论风险,好像说着别人的故事。事实上,当年雷曼故事的主角们忘记历史的速度未必更慢一些。我们可以肯定,在2008年危机前,那些雷曼时代的人们,也曾以类似的方式回望过1998。当时的人们也曾踌躇满志地相信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始终只是另一场奇迹的坠落而已,与我们今天生存的这个繁荣时代毫无关系。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先去杠杆好还是先去产能好?

去产能意味着经济下行,去杠杆意味着金融风险加大。同时,中国的产能过剩部门基本都是高杠杆部门。如果去杠杆的同时又去产能,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恶化。这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

中国的工资是低了还是高了

一方面,劳动者抱怨收入低、压力大;但另一方面方面,制造业企业又在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悖论的直接原因在于参考系不一样:劳动者抱怨工资低的参考系是房价和医疗教育价格,企业抱怨成本高的参考系是过去和国外的工资水平。

企业家必须是一个高尚的人

你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个人脉不是靠你行贿、喝酒,而是靠你人品的传扬。你做企业要有好的团队,好的团队不仅仅是靠高工资和给他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吸引到优秀的团队。

支付宝和马云都不是活雷锋

无论是微信的收费还是支付宝的收费,都反映出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商业模式:前期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大量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如社交习惯、支付习惯等),后期通过收费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