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3日03:41 华夏时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区块链监管呼声日益高涨

  区块链监管呼声日益高涨 行业大佬呼吁建立沙盒机制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16年,金融圈有个热词——“区块链”。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并表示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或将更为广泛。然而,对大多数金融消费者来说,更多的疑问却是: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如今的区块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未来还能怎么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外滩峰会上,中国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屠德言就表示,国外比较前沿的公司,已经在逐步与当地监管单位沟通,希望提供一种实时技术,能够允许监管部门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尽管这一技术并未成熟,但双方已经在考虑相关逻辑的设计与贯穿。此外,如果说中国有自己的底层技术,如何和国外的几个核心的底层技术融合,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火热,吸引了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国际上有众多金融机构加入的R3区块链联盟和超级账本项目,国内则有从China ledger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的区块链研究工作小组,也有由众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但监管的机制却还没有出现。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区块链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针对行业监管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此前表示,目前英国和新加坡两国已经宣布建立一个针对金融科技的沙盒机制,新的系统要先放到沙盒机制里进行一两年的试验,如果对金融市场和社会福利有正贡献,那么监管部门则会修改其法律和规则。肖风建议中国的监管机构也可以建立一个沙盒机制,因为区块链行业不能像P2P那样,先野蛮生长,然后再喊打喊杀,这个创新风险太大,对于国家来说也承受不起。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透露,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区块链监管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是点对点、去中心化,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高效,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去年发生的一件绑架事件,绑匪的洗钱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区块链还是要慢慢地做好、做稳,不要把风险完全暴露出来,把事情做好才能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伍旭川指出。

  据悉,在此之前工信部也联合微众银行、万向、乐视金融、平安和蚂蚁金服等国内重点企业,在北京召开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筹备会暨白皮书编写启动会。会议讨论并公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未来两年的规划,安排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时间。

  在区块链过热的今天,人们对区块链的讨论也开始出现不同的观点:认为区块链可以颠覆一切、区块链代表未来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将会阻碍区块链应用的开发。区块链的概念从国外炒到国内,国内的氛围更是甚嚣尘上,但实际上区块链行业人才缺乏、技术门槛、应用受限等诸多难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加深业内对区块链的认识,明确区块链监管的重要性,由中国监管机构和上海相关部门指导,《华夏时报》、共享财经联合主办,聚集超过100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区块链公司的“2016中国(上海)首届区块链新金融高峰论坛”将于9月7日至8日在上海正式举办。

  本届峰会盛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校智库、区块链公司、媒体等参与,共同探讨新常态中国经济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峰会也将秉承“创新融合开放共赢”的理念,开展多个主题演讲(论坛),从区块链技术方方面面深入探讨,旨在通过对区块链新金融的思考、对企业应用创新的分享,以交流促进步,以开放促提升,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更加开放、融合的平台。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为啥不太行

美国科技创新力量大,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房子是同样的,校区是同样的,大学名字都叫大学,但人家里头的活动却很不一样,差别很大。对我们大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连接方式,真要重新反剩

当前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以货币政策为例,政府可以根据每年确定的增长与通胀目标授权央行灵活决定货币政策,未来可以考虑逐步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功能。在机构实现相对独立的同时,最好也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公务员的序列里分离出来。

探秘中国经济数据背离之谜

当前中国经济数据虽然不如7月那么悲观,但政策也难以继续加码,不会有更强的刺激政策出现,因此预计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可能至年底也难见起色,防止资产泡沫的任务仍然较重。

一带一路是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对包括G20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一个促进器、推动器,不但能够营造更为友善的国际环境,也能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志在必达,理所当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