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04:23 投资者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目前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亏损是主旋律。但专业健康险牌照的申请上,各路也资本踊跃不已。对于健康险,资本是甘之如饴,还是一场豪赌

  《投资者报》实习记者 邹子婧

  日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获保监会批准筹建,成为国内第6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此前市场上已有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以及太保安联健康。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康美药业东软集团等都表示计划申请专业健康险牌照。时隔多年,资本再度掀起对专业健康险的追求热情。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359亿元,同比增长89.37%。不过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尽管增速明显,但普遍上欠缺盈利能力。

  记者查阅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6年二季度最新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得知,除去尚未公布的太保安联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安联健康”)以及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健康”)有328万元净利以外,其余3家都呈亏损状态。面对业内仍是“亏多赚少”的情况,看来各路资本赌的都是未来。

  健康险利润跟不上保费增长

  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总量上飞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已相当于去年一年的2410亿元保费收入,而且健康险所占比重也得以快速增长。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占整个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的12.54%;而在2015年年底,占比仅为9.93%。

  眼看这是块肥肉,应该人人食之有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大部分都呈不同程度的亏损,使得健康险仿如一块鸡肋,空抱理想,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投资者报》记者查阅近年的年报发现,2015年人保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安健康股份有限公司都亏损了1亿元以上,太保安联健康也亏损了5600万元。而另外两家则已经实现盈利,其中2014年还是亏损状态的昆仑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赚了1.52亿元;和谐健康的净利润则高达77.36亿元。

  而和谐健康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在一众健康险企中独占鳌头,靠得不是健康险产品本身的特点,而是跟随母公司安邦集团一向剑走偏锋的路线。从健康险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主要的任务是从事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障。然而,和谐健康险更加推崇理财型保险。和谐健康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所有保险产品中,排位第一的和谐安赢1号护理保险,规模保费达到307.18亿元,新单标准保费为30.95亿元,这意味着其中很大程度上有理财功能。

  正在逐渐减亏的人保健康,其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认真研究健康险发展规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公司正在统筹处理好当期盈亏与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的关系,构建政府委托业务、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建立包括承保利润、“三差”益、管理费收入、健康管理服务收入等在内的多元化盈利模式。不过由于目前正处在投入阶段,公司各项支出都比较大。

  成本高风险大是最大难题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作为极具专业性的商业健康保险, 相对于传统寿险和财险,遇到的风险更复杂,对产品精算的要求更高。而且与普通寿险业务在精算原理、风险控制、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投保人、医疗机构和保险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难以协调,管理难度较大,极易导致医疗费用的失控和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过大。保险公司因扩大调查范围和增加核查人员,导致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且风险管理水平滞后。保险公司由于专业医疗技术人才的匮乏、精算技术的落后、核保核赔力量薄弱、专业化信息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经营风险难以控制。

  “健康保险服务链条长,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跨行业特性使风险控制更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大。”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再者,在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赔付率超过80%,40%左右的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个别公司甚至高达200%,再加之代理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市场面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进军医院可以减少保险公司在相关险种上的亏损。商业健康险种普遍亏损,根源在于保险机构在医院遇阻。在国内,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介入医疗诊断过程,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

  “只有相关产品与健康风险管理产业链充分融合,形成从治病到预防的人身健康管理闭环,才能改变目前不赚钱的尴尬局面。”有分析认为健康险公司向逆境重生,对内的管理水平和精算技术要不断提升,对外争取拥有更多医院医疗费用开支方面的话语权。

  健康险时代的来临

  8月初有保险业人士透露,在对“不赚钱”的健康险牌照申请上,递交保监会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牌照申请达50多张。有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保费将达到7000亿元。之所以资本对于不赚钱的健康险牌照如此看重,更多的是寄望于健康险的发展潜力。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医改深入推进,全社会的健康保障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的健康保险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养老成为一大社会热点,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企业寻找的商机。

  进而从专注大医疗健康领域的险企运作也可看出,发展健康险、完善医疗体系确实对险企发展保障型业务、产业联动、创造附加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寿险机构下一步转型的目标。毫不夸张地说,健康险已成为决定险企未来发展的杀手锏。

  健康险理论上是个蓝海,似乎未来的潜力巨大。但是健康险这个赌局,考验的是资本的财力和耐力,那些浮躁的,短视的赌不起。

责任编辑:陈永乐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G20峰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峰会将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峰会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新亮点。峰会将承诺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峰会将讨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意义上,未来的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存量的改造,而完全是增量的变化。

负利率可能无法达到使用初衷

从各国应用负利率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出现了有悖于负利率实施初衷的五大矛盾,值得保持警惕。

一线城市楼市投资价值已经不大

如果剔除学区等非经济因素,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并不大,其关键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价格过高,透支了住房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大多数一线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都在1/1000以上,住房通过出租获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仅为1%左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