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3日02:06 证券日报

  中建材集团与中材集团重组 央企户数减至104家

  专家认为,两大集团重组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提高估值水平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央企间的重组整合步伐提速。昨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国资委获悉,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实施重组。至此,国资委直接监管中央企业数量已减至104家。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两大集团的重组整合可以有效减少恶性竞争,实现强强联合,进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央企业智库联盟秘书长彭建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组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同业竞争、减少恶性竞价、降低单位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而且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提高估值水平,增强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对于行业而言,此次重组也预示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的大幕正式拉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去产能将全面提速。

  稍早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并在“重组整合一批”中,首次正面提出央企重组整合的四种方式,即央企强强联合、央企间专业化整合、央企内部资源整合以及央企并购重组。

  彭建国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央企间重组整合的步伐会加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管资本为主”思路的需要;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三是两类资本公司发挥作用的需要,即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四是发挥国有经济功能的需要;五是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如果今年年内,央企户数整合到100家之内,对国资布局而言,整体结构将得到优化,产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在“大企业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按照适应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与央企内在瘦身健体的需求,一批有创新能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公司”将会出现。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房地产资本主义正在中国上演

如果说囤地、捂盘、炒地、炒房、加杠杆等等,可以作为房地产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现在则是中盘,就是大规模使用金融工具,尽可能加杠杆,充分利用地价上升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然后拉升资产价格,或者快速周转产生现金流,以现金流为依托进一步融资扩张。

防止有人在金融领域吹“黑哨”

从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到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是金融市场可能的损失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负面的不确定性,防范金融风险的聚集与放大,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搞货币宽松政策竞赛害人害己

货币超宽松并非引发“流动性陷阱”这么简单,可能会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国债等风险激化并出现危机,那么社会由此引发的动荡不可忽视。世界各国应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盲目实施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竞赛。

美国和香港股市近期或回调

市场情绪趋向极端;盘整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的模型显示美国和香港市场情绪均趋向极端,往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整固,甚至是回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