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3日02:06 证券日报

  国资委批复中材集团划入中建材集团

  国企改革再进一步 建材行业巨无霸诞生

  ■本报记者 桂小笋

  昨日晚间,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材集团)旗下的12家A股上市公司齐齐发布公告,称两家集团公司的合并事项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家公司实施重组。

  根据公告所示,此次重组的方案是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中材集团和中建材集团旗下共有12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瑞泰科技中国巨石洛阳玻璃中材科技国统股份北新建材中材节能天山股份、凯盛科技、 中材国际祁连山宁夏建材。而从这12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颇有重合之处,而这12家公司主营业务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不容乐观。

  以水泥为例,目前已发布中报的建材公司中,拥有水泥业务的公司对于经营环境的描述中,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成为其中高频次出现的词汇。

  而在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及,建材工业增速放缓、效益下降、分化加剧,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适应生产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缺乏,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指导意见也提及,支持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

  因此,在中材集团和中建材集团合并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旗下的12家A股公司,业务重合的公司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整合,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头戏。

  在昨日晚间这12家公司发布的公告中,对于未来的经营状况是否改变,未有提及,只是称,“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均未发生变化。本次重组的实施尚需满足相关条件,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而在今年1月份,中材集团与中建材集团将重组的消息刚刚发布时,这些上市公司也在公告中称,“上述事项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房地产资本主义正在中国上演

如果说囤地、捂盘、炒地、炒房、加杠杆等等,可以作为房地产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现在则是中盘,就是大规模使用金融工具,尽可能加杠杆,充分利用地价上升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然后拉升资产价格,或者快速周转产生现金流,以现金流为依托进一步融资扩张。

防止有人在金融领域吹“黑哨”

从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到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是金融市场可能的损失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负面的不确定性,防范金融风险的聚集与放大,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搞货币宽松政策竞赛害人害己

货币超宽松并非引发“流动性陷阱”这么简单,可能会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国债等风险激化并出现危机,那么社会由此引发的动荡不可忽视。世界各国应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盲目实施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竞赛。

美国和香港股市近期或回调

市场情绪趋向极端;盘整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的模型显示美国和香港市场情绪均趋向极端,往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整固,甚至是回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