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2日19:52 中国产经新闻报

  降税成为降成本政策发力点

  企业降成本需避免预算“一刀切”

  本报记者 杨泥娃报道

  降低制造业成本,无疑成为当前许多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就在国务院各项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近日,各地方又涌现出新一轮降成本方案的热潮。

  据悉,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降成本”的具体方案。根据报告,接下来的“降成本”政策储备中,降税费将继续成为政策发力点,而包括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等许多举措也正在酝酿之中。

  实际上,今年以来,降低制造业成本的措施就一直在不断落地,其中,降税减费更是“排头兵”。仅5月1日全面推开的营改增预计减税规模就达5000亿元,此番新一轮各省的“降成本”具体方案又再一次将目标指向了高额税费。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降低税费是降低制造业成本很重要的方面,由于我国制造业税费相比其他国家一直比较高,而制造业同一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要保障其成本与国际接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本国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因此降低税费是很重要的方面。”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认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关键应该在增值税上,企业税费负担特别是流转税的负担过重,会为企业创业创新增加难度。

  “从国际增值税实践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1-2档税率,这是较为理想的。目前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是多档税率,行业间差距大,调低增值税税率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无疑是个比较合适的降企业税负的方法。”蒋震表示。

  更重要的是,通过降税来降低企业成本,实际上是从外部为企业降低成本负担的重要手段。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当前国内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而工业升级需要技术进步、装备工艺、更好的材料、工人素质与劳动技能等,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而如果政策制定仅从内部硬性规定企业降低成本,甚至驱使企业压缩必要的发展支出来达到即期降成本效果,结果只能是“反其道而行”,不利于工业升级目标的实现。

  对此,业内人士也指出,企业切忌不可通过减少科技研发支出来达到降成本的目的,这也有违这一经济任务的宏观意图。

  周民良也认为,实际上,想要真正为制造业企业降成本,关键是考虑怎样创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制造业企业需要拥有一个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利润的外部环境,因为企业的生存需要靠利润维持,如果市场上资源配置是扭曲的,那么合理的资源配置就不会集中到制造业企业中来,因此在制定其他政策措施时,就可能会让资源从制造业流向其他行业,因此要从外部环境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周民良指出。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阅读

房地产资本主义正在中国上演

如果说囤地、捂盘、炒地、炒房、加杠杆等等,可以作为房地产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现在则是中盘,就是大规模使用金融工具,尽可能加杠杆,充分利用地价上升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然后拉升资产价格,或者快速周转产生现金流,以现金流为依托进一步融资扩张。

防止有人在金融领域吹“黑哨”

从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到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是金融市场可能的损失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负面的不确定性,防范金融风险的聚集与放大,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搞货币宽松政策竞赛害人害己

货币超宽松并非引发“流动性陷阱”这么简单,可能会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国债等风险激化并出现危机,那么社会由此引发的动荡不可忽视。世界各国应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盲目实施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竞赛。

美国和香港股市近期或回调

市场情绪趋向极端;盘整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的模型显示美国和香港市场情绪均趋向极端,往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整固,甚至是回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