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8日03:45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深港通启动已箭在弦上,各大券商积极备战,吹响进军号角。

  证券时报记者经多方调查了解到,国信证券自8月15日起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昨日还召开了内部动员会,讨论深港通与沪港通业务的异同,为后续技术系统建设、方案制度的制定建立基础。

  财通证券则将原本负责沪港通的团队,定位为专门对接港股服务的团队,这十几人团队包括了合规、内控、IT、经纪等业务代表,同时与香港子公司加强两地互动推介。

  系统测试方面因有沪港通作为先例,多家券商表示不存在技术障碍,重点是要根据深港两市的交易特点做好预案,以及在组织架构上做足准备。

  技术系统不存障碍

  深港通如期推进,各家券商已进入备战状态。由于可在沪港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磨合,多家券商表示,技术上没有障碍。

  中部一家券商表示,其前期和技术供应商恒生电子有过多次磋商,并针对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差异,比如交易细节、托管制度等差别进行调整,技术储备已经非常充分。

  “虽然深港通取消了总额限制,不同于沪港通,但两地交易从技术层面已相当熟练,目前虽未正式测试,但只需等待深交所的配套措施就可启动。”财通证券一位财富管理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部分券商早在筹备沪港通时就有过港股的研究和服务团队。以财通证券为例,其此前为沪港通成立了专门对接港股服务的团队,约10余人的规模。此次备战深港通,无须在架构上重新塑造,只要依据业务特点做出细节上的调整即可。

  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也因有了沪港通的铺垫,使券商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并不十分费力。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深港通每日额度与沪港通现行标准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但深港通不再设总额度限制。这意味着,大陆投资者直接开通港股账户会受到外汇结算额度的限制,而通过深港通则投资规模可以放大,满足投资者境外投资的需求。

  国信成立专项小组

  在备战深港通的多家券商中,地处深圳的国信证券对深港通业务尤为重视。

  8月15日,国信证券先是在内部发文,成立了以总裁岳克胜为首的领导小组,以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昨日,国信又召开了内部动员会,讨论深港通与沪港通业务的异同,为后续技术系统建设、方案制度的制定打下基础。

  据了解,领导小组直接由总裁任组长,共有包括副总裁廖亚滨等在内的9位成员,将对深港通业务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工作小组则由来自经纪事业部、信息技术部、电子商务部、风险监管、合规管理、资金财务部、清算托管部、经济研究所、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公司等部门及分公司的业务代表组成,共计24人。

  记者获悉,国信证券的深港通账户系统、集中交易系统、外围接口、清算等关键系统已基本完成开发。同时,国信证券还参与并完成了深交所组织的深港通业务联网测试,主要测试内容为深港通交易、深港通清算、深港通公司行为、深港通行情揭示等。

  至于客户适当性及投资者教育的相关流程,券商正等待交易所、结算公司公布实施细则后再做进一步修订。

  中资在港券商两地联动

  据了解,国内多家券商在香港都设有子公司,中信、海通、国泰君安、东方、国信、财通、中银国际等券商早已在香港市场进行布局,目前已开始两地联动,为深港通业务进行推介。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场的证券交易佣金一直以来高于内地,平均佣金在2.5%。左右,而内地交易佣金早已远低于1%。。一家中型券商人士表示,未来券商为了发展深港通等业务,不排除会降低香港的交易成本。

  在两地互动中,券商还需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交易制度及风险偏好的不同。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表示,A/H股折差价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不同市场的金融环境和利率水平,而在于风险偏好。不同的市场风险偏好源于投资者的群体特征,港股投资者对股票的定价判断更接近全球的定价体系,对标其他市场类似公司估值;而内地投资者多对标内地相似标的。

  两地金融市场开放后,预计投资者结构不会产生跳跃式变化,所以短期内难以改变A/H股溢价现状。互联互通后,两地的金融开放融合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并非来自套利两地折溢价差,而是来自于弥合风险溢价,即两地投资者偏好差。

  陈若谷/制表 彭春霞/制图

责任编辑:刘耀东

相关阅读

让银行地产拉动股市是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依然独树一帜,对于诸多企业主来说,是不会选择观望的,如何分享这扭曲的盛宴,只有拿着钱赶紧去买金融和地产股!在金融地产的带动下,大盘看上去要繁荣起来了,但这次的问题比上次可能要严重得多。

不惜代价保国有资产后果可怕

继续保护国有资产,未来几年则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的经济恶化趋势:国有企业的持续低效率、房地产业的日渐低迷和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直接导致两大危情:财政收入滑坡、就业压力加剧及资产泡沫破裂。

7月信贷数据为什么这么吓人

8月以后,M2同比增速会逐渐上升至11%甚至12%的水平,不能单从M2的变化来判断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情况。 对中国而言,社会融资规模(TSF)这一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经济运行更为重要。

想稳增长不靠房地产要靠什么呢

经济环境压力越大,房地产环境可能就会越好,对房地产的支持也会更多。虽然我们也知道,不能单纯依赖这种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在短期需要稳住经济增长的之下,不靠房地产又能靠什么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