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8日06:45 第一财经日报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在沪港通运行近两年之后,深港通终于获批,由此亦令资本市场开放空间进一步打开。

  8月16日,内地与香港证监会负责人签署联合公告,批准深交所、港交所、中证登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建立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标志着深港通实施准备工作正式启动。同时,深港通不再设总额度限制,沪港通总额度即日起取消,每日额度虽继续保留,但双方可根据运营情况对投资额度进行调整。

  深港通落地无疑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一着,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两个资本市场的融合,亦可在融合之中继续学习借鉴香港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等方面的经验。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提升,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或从“中国特色”逐渐转换至“与全球接轨”,投资者的结构和投资氛围将更加理性健康。

  资本市场开放之所以如此重要,除了因其符合A股市场化改革方向外,更深层的原因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与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境内市场的规模、深度相比颇不相称。以外资持有A股市值占总市值比为例,截至目前,约6000亿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50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以及除QFII外的境外机构约2000亿元持股市值,占A股截至8月17日逾49万亿元总市值不足3%,而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开放度为26%,A股的开放程度偏低可见一斑。

  同时,纵观全球重要的股票市场,均有国际性市场指数覆盖,由指数供应商按比例纳入权重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国际指数的覆盖率明显偏低。而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又象征着一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规则的接轨程度及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A股成立至今的二十余年以来,对外开放一直在推进,但诸如B股市场融资渠道不畅、QFII制度对境外投资者的政策性限制较多,RQFII制度试点范围不广等一系列制度瓶颈,在外部环境不断改变的局面下,已经干扰了A股对外开放的进程。

  此外,A股本身特有的一些“顽疾”,也令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以今年6月份明晟指数(MSCI)第三次未将A股纳入为例,其原因除了QFII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外,A股上市公司此前可随意停牌的制度,被列为拒纳A股的三大原因之一。

  因此,深港通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需更进一步。一方面,加强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尽快解决QFII和RQFII制度、资格、额度、限制等问题,同时明确境外投资者的税收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中有关涉外监管和执法合作方面的规定。

  另一方面,A股本身的制度土壤亦需改善。除了明晟公司提及的A股停牌新规外,今年以来树立的并购重组、借壳以及退市新规,执行需一以贯之。同时,对于A股市场不断出现的乱象,要坚决打击并谋求从根源上杜绝。

  无疑,深港通对于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跨境投资以及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意义不小。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不应止步于深港通,而要以此为契机,一旦推行顺利并取得积极效应,即要加大开放步伐,尽可能令A股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完全接轨。

  换言之,深港通仅为资本市场开放大潮中颇具象征意义的一步。正如李克强总理在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言,在沪港通试点成功基础上推出深港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让银行地产拉动股市是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依然独树一帜,对于诸多企业主来说,是不会选择观望的,如何分享这扭曲的盛宴,只有拿着钱赶紧去买金融和地产股!在金融地产的带动下,大盘看上去要繁荣起来了,但这次的问题比上次可能要严重得多。

不惜代价保国有资产后果可怕

继续保护国有资产,未来几年则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的经济恶化趋势:国有企业的持续低效率、房地产业的日渐低迷和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直接导致两大危情:财政收入滑坡、就业压力加剧及资产泡沫破裂。

7月信贷数据为什么这么吓人

8月以后,M2同比增速会逐渐上升至11%甚至12%的水平,不能单从M2的变化来判断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情况。 对中国而言,社会融资规模(TSF)这一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经济运行更为重要。

想稳增长不靠房地产要靠什么呢

经济环境压力越大,房地产环境可能就会越好,对房地产的支持也会更多。虽然我们也知道,不能单纯依赖这种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在短期需要稳住经济增长的之下,不靠房地产又能靠什么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