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3日07: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王朱莹

  昨日沪深两市缩量明显,合计成交3225.37亿元。此前7月27日量能一度放大至8057.81亿元,此后成交额拾级而下,从“5”时代降级进入“4”时代,如今更是步入“3”时代。分析人士指出,昨日早盘量能萎缩明显,但午后量价起身,超跌反弹一触即发,地量会否成就地价值得关注。不过,短期难有趋势行情,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建议重点关注超跌的高弹性成长股。

  超跌反弹蓄势中

  昨日,沪市全日成交1292.67亿元,深市成交1932.70亿元,合计成交3225.37亿元。相比前一交易日的4169.34亿元,成交缩量明显,缩减幅度22.64%。但午后量价齐升,带动各主要指数飘红。

  “量能萎缩明显,虽然下午随着指数反弹交投有所回升,但非常明显看出,市场观望氛围浓重,这跟近期题材股炒作受到抑制有很大关系。”中信证券投资顾问符海问表示。

  符海问指出,市场一旦失去赚钱效应,资金自然就回避,直到赚钱效应明显才会再度回归。7月27日的大跌,是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管理和资产泡沫的挤压的短期反应。短期偏空氛围中,杠杆资金因为安全以及不被强制平仓的顾虑会首先出逃,从而导致恐慌情绪蔓延、指数短时内跌幅扩大,二是场内存量资金却因为市场热点尚未大面积流行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没有赚钱效应,所以大多以观望态度等待转机。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成交额低于3500亿元的共有6个交易日,分别在1月7日、3月11日、2月15日、5月30日、5月10日和5月13日,成交额分别为1879.62亿元、3041.10亿元、3289.84亿元、3334.77亿元、3464.28亿元、3474.30亿元。

  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刘光桓表示,除去1月7日因熔断所致外,其它5个交易日的地量,都是大盘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出现,基本上验证了地量地价。周二再现地量,能否表明2900点一带为调整底部还要后市进一步验证。

  着眼成长股波段机会

  当前行情,市场热点持续性不明显,无疑与当前的政策定调有较大关联。而热点轮动是最能吸引人气的市场特征所在。符海问认为,在资产价格去泡沫化的前提下,新增资金买入意愿不强,场内资金急于出逃,因此近期市场交投日趋清淡。

  “从未来的政策预期看,国企改革、深港通、利率市场化引导下的利率不断下行等,都有望给股市带来新增资金。”符海问表示,大体上判断,指数向上突破的概率更大一些,当前的区间震荡行情,有可能是对未来行情的蓄势。当然,不排除期间出现较大波动,因此更应坚定信心,把握调整时带来的低吸机会。A股经历3次大幅重挫后,再度出现重挫的概率已大大降低,因此不必过于悲观。尽管从时间上来看,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又出现一轮牛市,但结构性机会确实不少,波段性机会也是可以期待的。

  投资策略上,符海问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白马股,从历史经验看,白马股短期内可能涨幅不明显,但如果把时间拉长,笑到最后的还是这些白马股。对于业绩持续向好、产品质量持续受到市场认可、管理层稳定的优质公司,可持续重点关注。二是今年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个股。通常情况下,股市对未来总有提前反应,因此,此时应当重点对全年业绩可能非常优秀的个股进行重点关注。通常情况下,此时逢低布局,待到业绩公布时考虑卖出,就可能卖得好价钱。三是国企改革股。国企改革目前还是进行时,经过改革后的上市国企,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其股价通常也会提前反应出来。

  资深投资人士吴先生认为,目前经济处于转型过程中,新兴产业是未来转型方向,因此,代表经济未来转型方向的成长股,尤其是前期超跌且有业绩保障的成长股值得重点关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梁焱博

相关阅读

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怪老百姓

今年我们讲转型,讲升级,对企业界来讲,发生的最好的时间点是什么呢?需求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买东西的时候,企业转型就很容易,如果东西卖不掉的情况下,让老板转型,转到哪儿去呢?

滴滴Uber合并是赤裸裸的垄断

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虽然有其新兴行业的特殊性,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凡是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集中都应接受反垄断审查,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损害公众利益。

中国经济不可能存在U型反转

因为我们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20岁至29岁的刚需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之后,支撑我们总需求能够比较旺盛、处于扩张状态的基本周期失去了,这个问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中国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导者

全球绿色金融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在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