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05:40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记者 杨崇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随着保险公司第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发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余家产、寿险公司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完毕。其中,上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的新光海航人寿、中融人寿、国泰财险三家公司,情况尚未好转,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1.7%、-18.2%、38.9%。不过,由于蚂蚁金服逾8亿元的增资,国泰财险有望在下一季度实现翻转。

  而在“宝万之争”中备受关注的前海人寿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3.7%,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富德生命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6%,季度环比略有提升。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7号)》的通知中17号文规定,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即符合偿付能力监管要求。

  寿险偿付能力环比下滑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已有54家寿险公司披露了第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74%,较上季度下降34%。

  其中,华汇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德华安顾人寿、长生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500%以上;新光海航人寿、中融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仍为负数,分别为-31.7%和-18.2%;富德生命人寿、长城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踩线及格”,分别为106%、100.5%。

  显然,垫底的新光海航人寿“压力山大”。新光海航人寿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1.7%,较上季度下降35.6个百分点。

  事实上,随着新光海航人寿大股东——海航集团另起炉灶成立渤海人寿后,其增资的愿景迟迟未得以落地。2014年3月,保监会曾下发监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寿暂停增设分支机构;2015年11月,保监会再次下发监管函,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与此同时,与新光海航人寿站在同一队列的中融人寿情况也颇为不佳。中融人寿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8.2%。

  目前,保监会已经全部停止中融人寿开展新业务、增设分支机构和增加股票投资。中融人寿表示,其正在加强与股东沟通增资工作,根据经营需要增资扩股,以提升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人士透露,“去年,中融人寿选择的真视通天孚通信鹏辉能源等几只股票浮亏较为严重,影响了其偿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活跃于“宝万之争”中的前海人寿,其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3.6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7.41%;上一季度,前海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7.5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0.7%。

  国泰财险下季度有望翻身

  财险公司方面,对比第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国泰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63.63%下降至38.89%。

  但是,国泰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望在下一季度大幅度提升。近日,国泰财险增资获批,其资本金将从8亿元,增至16.33亿元,新增资本金由蚂蚁金服全额认购。蚂蚁金服将成为国泰产险的控股股东,持股51%。

  诚然,增资是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获批增资的保险公司共24家,一季度13家,二季度11家。

  其中,天安财险第1、2季度分别增资125.3亿元和177.6亿元。其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7.43%,较上季度增长6.9个百分点。

  互联网财险公司方面,除泰康在线尚未公布偿付能力报告外,众安在线、安心财险、易安财险三家公司本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43.4%、1508.4%、1576.1%。

  (编辑:朱志超,zhuzc@@21jingji.com)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高股息策略是暂时的苟且吗?

综合中国本地及全球市场当前的特征,我们判断,低利率、弱需求的环境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性,投资者需要做好相对较长时间内坚持高股息和稳守大消费策略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A股的相对收益投资者。

美国债务水平上升会带来什么

外国投资者可能担心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会导致通胀性货币政策,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并降低债券的实际价值。

如何给滴滴优步这样的企业估值?

对于增长型的互联网企业,目前使用P/GMV模型为其估值。分子是每股价格或者公司总估值,关键看分母GMV,即平台交易总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用这个模型来看,Uber目前的估值远比滴滴打车高。原因之一是因为Uber有自己的车队和定价体系。

去产能需解好两个不等式

关键是要厘清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管好政府该管的”,实现直接强制型调控向间接诱导型调控转变。无论是产能压减对象、数量的确定,还是压减方式的选择,都应尽量去行政化,核心是要尊重和保护被压减对象的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