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23:38 华夏时报

  谣言成真滴滴优步合并难道不再“耍流氓”?

  水皮

  在经历了多次否定之后,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终于还是走到了一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网络流行语“谣言就是遥远的预言”。

  及时雨网约车新政成催化剂

  那边中国政府刚刚公布了网络约车的合法化文件,这边两个公司就合并了。网络约车之所以合法化这么快,这么全面,我想恐怕与现在市场游说力量很强有很大的关系。

  在新规之下,滴滴与优步中国双方在各地方政府的指导,很有可能用相同的价格,而且不能采用任何高补贴的形式抢占市场;另外对于“外来户”优步而言,政府和媒体的公关一直它的弱项,这些对于优步来说也失去了和滴滴竞争的意义。

  结束烧钱游戏投资人可以安心了

  自从滴滴和快的去年2月合并后,滴滴出行就成为优步中国市场“金钱大战”的唯一对手。两者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优步和滴滴为争夺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大把烧钱。2015年优步在中国亏损了10亿美元,而滴滴出行2015年的亏损额也超过了100亿元,并且目前以每个月高达2亿美元的速度继续烧钱。

  这种亏损有多吓人?简单的举个例子。以汽车行业来说,福田汽车的市值为180亿元,福田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商用汽车制造商,滴滴出行和优步一年相当于烧掉了如此规模的企业还多。优步首席执行官曾在公开场合就表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换句话来讲,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烧钱都是耍流氓!

  牵手成功投资方成最大推手

  烧钱真正心疼的还是出钱的主儿,也就是背后的投资方。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滴滴出行还是优步中国,在今年都已经有过一轮新的融资。滴滴的融资金额达45亿美元,而优步中国也在今年1月进行了一笔20亿美元的B轮融资。

  当然在双方的投资人名单中都有中国人寿、环球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的名字。所以也有人说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在此次合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停不下来的烧钱节奏,让投资方有点吃不消,与其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下去,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双方皆大欢喜。

  滴滴地位不可撼动优步退出更加理性

  之所以出现优步中国并入滴滴这么一个格局,真的是优步中国干不过滴滴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5年全年中国专车订单总量中,优步从第一季度的10.9%下滑至第四季度的8.7%,而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优步也没能扭转颓势,订单占比继续下滑,降至8.3%。与之相反,滴滴却步步为营,保持攻势,订单占比由近80%升至85.3%。可以想象在未来,优步是很难赶上滴滴的。

  优步中国与其跟滴滴这么死拼,不如互相持点股份。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优步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优步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有趣的是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BAT三大公司共同投资的企业。真是应验了市场上那句名言“没有永恒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

  目前,滴滴出行估值是280亿,而优步中国估值80亿美元,这次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将达到350亿美元。这里我要提醒管理层的是,优步中国与滴滴出行合并之后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是一般的大,实际上已经到了垄断的层面。是不是触及不正当竞争法,这是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下一个话题。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高股息策略是暂时的苟且吗?

综合中国本地及全球市场当前的特征,我们判断,低利率、弱需求的环境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性,投资者需要做好相对较长时间内坚持高股息和稳守大消费策略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A股的相对收益投资者。

美国债务水平上升会带来什么

外国投资者可能担心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会导致通胀性货币政策,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并降低债券的实际价值。

如何给滴滴优步这样的企业估值?

对于增长型的互联网企业,目前使用P/GMV模型为其估值。分子是每股价格或者公司总估值,关键看分母GMV,即平台交易总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用这个模型来看,Uber目前的估值远比滴滴打车高。原因之一是因为Uber有自己的车队和定价体系。

去产能需解好两个不等式

关键是要厘清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管好政府该管的”,实现直接强制型调控向间接诱导型调控转变。无论是产能压减对象、数量的确定,还是压减方式的选择,都应尽量去行政化,核心是要尊重和保护被压减对象的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