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07:15 中国网

  中国网财经8月2日讯(记者 张明江 实习生 徐征) 6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寒流”仍未退去,市场并未出现回暖信号。7月份仅31只基金成立,创下去年9月份以来新低。此外,6月份以来有15只新发基金延迟募集,有基金曾两次发布延迟募集公告。

  7月份仅31只基金成立 创今年新低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分别有77、45、65、77、86、41只新基金成立,7月份已减少至31只,并且创下去年9月份以来最低。

  6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数量降低或与保本基金发行受限有关。

  自去年股灾后,低风险的保本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一直是新基金发行市场上的主力品种,其中保本基金因其“保本保收益”的特性而备受投资者追捧,今年一季度更是有多达40只保本基金上市发行,接近去年全年发行的总数,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6只保本基金上市。

  近日,基金业协会向各基金公司下发了《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修订稿)》,对保本基金的运作和管理提出多项新规,保本基金渐成稀缺资源,新发保本基金数量将会有明显减少。中国网财经记者发现,6月份仅6只保本基金成立,7月份更减少至3只。

  近半数新成立基金首募份额低于3亿份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6月至7月新成立基金累计首募份额779.29亿份,平均首募份额10.82亿份。其中6月累计首募份额320.36亿份,平均首募份额7.81亿份,仅高于去年8月份。七月累计首募份额为458.93亿份,平均首募份额为14.80亿份,虽不及去年6月、7月的募集规模,仍然在近一年中处于上游水平。

  中国网财经记者发现,在6月份320.36亿份的累计首募份额中,12只新基金的首募份额不足3亿份;7月份累计募集份额458.93亿份,有16只新基金首募份额不足3亿份,几乎半数基金发行募集规模在3亿份以下。

  数据显示,在6月份未“到点成立”的基金有17只,其中14只提前结束,4只基金募集份额在3亿份以下。7月份,共有16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半数募集规模不到3亿份。

  另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6、7月份共有15只新发基金延迟募集,其中6月份共有11只新发基金延迟募集,7月份有4只基金延迟募集,其中一只基金在募集期间曾两次发布延迟募集公告,6、7月份新基金发行市场之冷可见一斑。

  持有人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公募基金变“私募”

  随着股市持续震荡,新发基金的持有人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个人投资者占比越来越低,机构投资者占比则不断增高,今年以来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在1000户以下的基金占去半数之多,委外资金为主的机构“定制基金”不断出现,公募基金正在“私募化”。

  另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6月份以来可统计的38只新发基金中,有20只认购总户数不足1000户,占去半数。其中平安大华鼎信定期开放债券有效认购户数仅206户,刚刚达到200户的基金成立规定,此外,另有11只新成立基金认购户数在300户以下,此类基金多为定制基金。

  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这12只认购户数在300户以下的新成立基金中,有10只募集份额勉强高于2亿份的成立规定,均为到点成立。

  另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有效认购户数最多的6只基金均为保本基金。

  7月基金平均募集份额回暖得益于股市反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份募集份额最多的基金为股票型基金,累计首募份额156.48亿份,占比34.10%,而6月份股票型基金募集份额仅22.12亿份,占比仅6.90%;债券型基金7月份募集份额144.56亿份,占比31.50%,两类基金是7月份募集份额最多的基金。

  有业内人士表示,7月股指出现震荡回升,市场投资积极性得到一定刺激,因此配置偏股型基金募集的资金占比明显升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高股息策略是暂时的苟且吗?

综合中国本地及全球市场当前的特征,我们判断,低利率、弱需求的环境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性,投资者需要做好相对较长时间内坚持高股息和稳守大消费策略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A股的相对收益投资者。

美国债务水平上升会带来什么

外国投资者可能担心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会导致通胀性货币政策,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并降低债券的实际价值。

如何给滴滴优步这样的企业估值?

对于增长型的互联网企业,目前使用P/GMV模型为其估值。分子是每股价格或者公司总估值,关键看分母GMV,即平台交易总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用这个模型来看,Uber目前的估值远比滴滴打车高。原因之一是因为Uber有自己的车队和定价体系。

去产能需解好两个不等式

关键是要厘清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管好政府该管的”,实现直接强制型调控向间接诱导型调控转变。无论是产能压减对象、数量的确定,还是压减方式的选择,都应尽量去行政化,核心是要尊重和保护被压减对象的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