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4日00:28 经济观察报

  拯救东北特钢 切不可任性消耗地方信用资本

  7月20日,东北特殊钢集团在其官网宣称,企业债务重组基本方案得到了债权机构代表的认同。不过媒体披露的信息表明并非如此——债权人反对东北特钢提出的债转股方案,要求其如约公布财报并做出偿还债务本息的安排。上周,东北特钢发行的债券数月以来第七次宣布违约,累计违约债券本金超过47亿元。

  东北特钢宁愿选择债转股。这距离它第一次债转股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作为上一轮实行债转股的500多家国企之一,2004年东北特钢集团成立之时,资产管理公司合计占其股份的35%。如果上一轮债转股没有帮助东北特钢实现 “腾飞”,获得抵抗经济周期甚至逆流而上的能力,即使不考虑债权人的利益,再来一次债转股究竟可以改变什么?

  今年3月末,东北特钢发行的债券首次无法按期足额偿付利息,开地方国企债券违约之先河,分析师惊呼“国企信仰”已被打破,认为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不再。坦白地说,市场风险以这样的方式暴露实非坏事。对于发债企业而言,市场强约束之下举债当会更为审慎,投资人也可以重新评估风险,权衡成本与收益。

  基于此,我们相信刚性兑付的逐步打破有利于风险缓释,监管机构则可基于更为敏感的市场信号建立风险警示和应对系统。相比之下,刚性兑付表面上稳定了金融市场预期,维护了市场信用,但也必然强化道德风险——投资者不会真的在意自己的资金安全,也不会为投资决策自行负责。一旦有关各方无力支撑刚性兑付,潜藏的风险显性化,也可能最大程度地破坏市场信用。

  因此,我们乐见利益相关各方基于市场规则主张各自利益,在博弈和妥协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妥善处置风险。比如债权人会议可以重新约定偿债计划,进行债务重组,实在别无选择还可考虑对企业实行破产重整。现实显然是更为强大的“导演”——投资人指责违约方 “不作为”,动议全面暂停辽宁省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并公开谴责东北特钢,并提请有关部委暂停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倡议所有金融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

  毫无疑问,这样的动议绝非理性考量,也缺乏现实操作的可能,只是债权人愤怒之下的行为艺术。不过这并不表示如此动议不会产生任何后果。一些观察者由此断言地方信用的“破产”,这种评论当然言过其实。但对于地方政府债务比已经居于全国前列,经济减速,地方财政大幅减收,短期看不到反转迹象的省份来说,信用资本被如此消耗,实在令人叹息。

  东北特钢是辽宁省属特大型企业,辽宁国资委和省国资经营公司合计占其超过68%的股份,在谈判与协商中地方政府无法置身事外。如果不能按照契约规定,妥善处置违约事件,以维护债权人利益,保证企业基本的信用底线,其影响和波及恐怕不止违约企业本身。

  央行最近发布的辽宁省区域金融报告说,当地企业“参与直接融资的意识仍有待提升”,但又说“个别参与债券融资企业的守信及合规程度仍需加强”。信用资本是通过交易累积起来的。一个金融参与度不高的地区要想获得更多的信用资本原本不易,在如此情形下,任由企业轻率地消耗信用资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考量和权衡呢?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也是金融的基石。如果信用无法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不仅融资成本会大幅度提高,投资意愿也必定大打折扣。这可能成为地方经济转型中的致命伤。

  东北特钢违约事件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当前经济仍处在下行期,一些省区调整压力更大。对于很多地方来说,风险正处在一个释放期,企业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可能提高。能否以守信践约合规的方式,妥善处置风险事件,不仅对辽宁省,对于任何地方都是严峻的考验。否则,类似事件一旦对地方金融生态造成损害,信用资本大幅缩水,修复恐怕会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信用面前不可任性。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负责任的政府不会放纵泡沫沸腾

要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放纵房地产泡沫的沸腾。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每到敏感时点,人们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不要担心,政府会打理一切,不会让泡沫破裂1吃过苦头的日本人说,还有比这更让人担心的安慰吗?

房价高是因为大城市住宅土地少

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真正用于居民居住用途的土地占比还是偏低,生产建设用地占比较高。大城市住宅土地的供给不足,是导致房价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铁总年报探秘国企高杠杆之谜

从铁总一张资产负债表来看,降低负债水平和/或提高其盈利能力与改善现金流的政策选择有三:1、加大债券融资比例。2、将优质项目的国有债权置换为股权。3、将优质的高铁项目分拆上市,将未来现金流与投资者分享。

万科之战中宝能系的神奇生钱术

万科9000字举报信成了热门财经话题,宝能系调遣资金的本事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新浪财经“愉见财经”下面就为大家回顾分析,也是带各位“参观”一番,宝能一路上屡屡砸下大手笔资金背后的那个“弹药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