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0日01:02 北京商报

  相较于大险企充足的人员配置、覆盖全国的营业网点等优势带来的市场高占比,一直以来,中小险企在车险市场上的份额少得可怜,尤其在商业车险费改实施后,这一情况更加恶化。为了迎战车险市场化、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中小财险公司开始采取迂回战术,整合行业资源,欲建统一查勘平台,抱团迎战。

  酝酿统一查勘定损平台

  一份在行业内流传的《建立车险查勘服务平台的提案》显示,本着自愿参与发起原则,将在行业内搭建一个互助式的“车险查勘服务平台”。

  不同于以往大公司牵头、中小险企参与的做法,此次车险查勘平台针对中小险企和公估公司,由中小财险公司联席会负责推动落实。中保协联合有参与意愿的财险公司和公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平台筹备领导小组。

  目前,该平台由于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对于最终出资额度及比例的确定需要等到征求意见结束后,统计有多少家财险公司有出资意愿,并根据平台建设预计需要多少资金来确定每家公司的出资额度。

  有接近中保协的人士表示,车险理赔现场查勘是车险理赔流程中的核心环节,是查明事故真相、判断事故责任、防范保险诈骗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车险理赔运行现状不甚理想,“理赔难”现象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现场勘查难、调查取证难、理赔控制难,其中人员配备不足是大多数险企面临的首要难题。该平台的建立是针对各中小保险公司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建立共享式、互助式的查勘平台。

  费改倒逼中小险企抱团取暖

  随着车险费改的深入,虽然车险整体经营形式一片大好,首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18%,第二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37%,都较试点前下降,分别下降2.09个百分点和2.26个百分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中小财险公司却如临寒冬。在经营车险业务的48家非上市险企中,有44家保险公司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占比超过90%,且车险承保合计亏损金额达到54亿元。有保险公司在年报中直言,受车险费改因素影响,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机构持续铺设进度不如预期。

  此外,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越来越多的车辆行驶在路上,导致交通事故也处于多发的状态。加大了车险查勘员的定损工作量。

  某险企理赔负责人表示,车险服务人员不足导致接到车险事故时无人可派、出险时间过长,投保用户体验差,而在其没有驻点的偏远地区,甚至无法开展业务。由于驻点的保险服务人员所负责区域出险时间和单数不确定,导致查勘员出现闲置,高昂的人力成本对运营也造成不小的负担。统一协作,可以让中小公司专注于强项的地方,集中精力做好,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扩大服务范围。

  服务标准不一 平台行之不易

  虽然从表面上看,欲筹建的平台是应对各家公司势单力薄,抱团取暖,整合行业资源,提高效率,但实际上,各家公司客户服务的质量、风险控制、质量管理难以满足等问题确实存在。

  主要经营车险理赔公估的翱特信息中国大客户总监罗扬表示,统一查勘平台本身的使用和搭建并不是技术难点,难点是对接很多中小公司,统一接口、统一技术模式,同时还要区分各家不同的个性化工时和工时费,以及各个公司能否真正开放自己的资料库。如果不能完全技术对接,平台的稳定性和时效性以及准确度都有问题。

  查勘平台对于查勘员的管理是采用公司的查勘队伍借调还是完全独立形式还不确定。而针对一部分查勘定损人员基本素质较差、理论知识匮乏、业务能力不足、实际工作技能偏低的情况,平台还需考虑有统一的培训体系和绩效考核标准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