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03:01 中国企业报

  本土车企重布SUV棋局 细分市场或遇合资品牌阻击

  本报记者 谢育辰

  之前汽车行业“得B级车者得天下”的规律,或将改成“得SUV者得天下”了。7月的第二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了行业的销量数据,其中SUV车型以38.3%的增长速度领跑各个细分市场,相比之下轿车市场则出现3.9%的负增长。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上述规律的合理性。然而,面对SUV市场的不断升温,业内再次掀起热议,这块“发烫的蛋糕”到底还有多大,未来SUV市场该转向何方?

  得SUV者得天下?

  鉴于SUV市场的井喷,汽车厂商已经嗅到这一趋势。据北京零点有限公司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上市的284款新车中,SUV共计86款,占比30.3%。而今年1—5月份的155款新车中,这个比例已升至37.4%,其中一半为全新SUV车型。

  “实际上我们整个的乘用车市场的结构由过去多样化向去轿车化趋势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助理兼汽车产业信息处处长刘明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这个趋势在自主品牌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有关部门公布的上半年榜单中,自主品牌并没有挤进轿车领域的前十名,即便是月销量接近1.8万辆的帝豪,也仅排在了第11位。但放眼SUV市场,自主品牌则包揽了行业的前三名,并且占据前10名里的6个席位。不可否认,SUV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主要力量。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相比较自主品牌的密集布防,一些合资品牌还没有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当然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上汽通用雪佛兰为例,由于SUV产品线乏善可陈,旗下的两款SUV车型跌幅均超过25%,导致上半年上汽通用雪佛兰销量整体下滑了28%,母公司上汽通用也因此落后于南北大众。

  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可以预见,未来这个市场将成为各个品牌主攻的阵地。据记者统计,下半年从刚刚上市的荣威RX5算起,即将上市的SUV产品将超过50款,产品线由A0级覆盖到B+级。

  不过,我国SUV市场已经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从2007年开始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高达41%。面对SUV市场的井喷,业内也不乏唱衰的声音,认为其仍不能与轿车相比,眼下这个细分市场已经临近饱和。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中国市场还未到达相对发达的美国市场的水平,并且还不能确实美国SUV市场是否已经到达峰值,未来中国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因为预计这个市场仍有上升空间。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同为SUV高偏好国家的美国,2015年SUV的市场份额为44.0%,如果算上皮卡等车型,这个份额将超过50%,并且这一数字已经连续增长了4年。

  北汽股份总裁李峰甚至认为中国可能成为SUV车型全球总量第一大市场,因为中国消费者更偏爱小排量的SUV,这个差异将导致我国汽车细分市场结构比美国更多样。

  A级SUV仍唱主角

  前两个季度,我国SUV的市场份额均保持在40%左右,稳定的态势下也隐含了一个新问题,刘明认为这个市场的供给驱动高增长正在减弱。

  他认为近几年SUV快速上升与9—15万元车的供给增加有很大关系,目前这一价位的SUV比重已与其他级别差距不大,而且已趋于稳定。一方面是市场仍有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是各个细分市场的增长基本趋于稳定。所以如何在红海市场发掘下一个蓝海至关重要,这也是主机厂面临的最现实的考验,尤其是自主品牌。

  “未来A级SUV的王者地位不会动摇。”北京零点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国良给出了这样的判断。以目前的市场空间来看,A级SUV以64%的份额占据了市场的大半江山。虽然A0级别SUV占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但是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和用车观念转变,A级SUV甚至抢占了B级车的蛋糕,并且“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将于年底到期,也将影响A0级SUV的市场走势。

  眼下这个细分市场仍由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把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随着欧美系品牌的全面发力,届时中国品牌将面临合资品牌的全面阻击。”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