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4日06:23 金融时报

  去产能考验银行业智慧

  <作者>=本报记者 张末冬

  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去产能毫无疑问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和银行业的重要任务。银行业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着实考验着银行业智慧。

  今年2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与《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3到5年,煤炭产能退出和减量重组分别为5亿吨左右,并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

  相关配套政策正在逐步健全。据了解,财政部用于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补偿和安置180万人员的1000亿元去产能奖补资金,目前已经根据各省产能压减指标进行分配;对于申报退出的煤企,国家财政将按每吨150元补贴;对于没有开采完的煤矿,国土资源部门将对没开采的部分返还资源价款。另外,山西等资源大省也出台了人员安置、产业转型等具体措施,着力将去产能过程中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金融方面的政策也不断推出。4月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的信贷服务,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债务重组和兼并重组,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银行业在参与、支持行业去产能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即做“减法”多,做“加法”少,片面注重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的控制,注重压缩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的贷款,而在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方面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够。

  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值得探究。前些年,我国经济保持着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不仅给银行业提供了庞大的优质资产,也大大促进了银行业资产规模以及利润的增长和提高。然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有所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利润下滑,面对这一局面,多数银行还没有及时转换思维观念,粗放的信贷投放理念以及对行业“一刀切”的信贷投放思路仍然存在。

  针对这一状况,应如何更好地去产能?一方面,银行应切实做好“减法”。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钢铁、煤炭的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提供授信支持;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停止贷款;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以及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另一方面,应避免“一刀切”。虽然以“堵”为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增量信贷流向产能过剩行业,但是,如若控制不当,将可能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银行业信贷风险剧增。只“减”不“加”,对银行转型不利,也不符合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明确的是,去产能旨在消除行业中的落后部分,让行业更有活力,而非消灭行业本身。

  我们注意到,过剩产能行业中不乏有着前景光明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银行还需做“加法”,即充分认识到钢铁、煤炭行业的战略地位,对技术设备先进,产业有竞争力、有市场,虽暂遇困难但经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仍能恢复市场竞争力的优秀骨干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应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由此看来,疏堵结合才是解决当下产能过剩问题的正确思路。这要求银行业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运用更多智慧积极参与去产能。对此,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认为,过去几年,银行业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切实把控住了风险,也提高了资产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风险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偏向简单化、程序化,个别银行甚至在操作上过度重视行业的内容而忽略了单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对于目前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表示:“当实体经济困难的时候,应该适度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而不顾企业的发展,那么银行最终也会成为一个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注入金融血液,强化自身风控能力,银行业在去产能中,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更精准的行动。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

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活动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刚刚超过第二产业,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服务业比重偏低,导致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报酬偏低。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偏低,也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如何降低英国退欧谈判的出价

在不确定性的时期,全球投资者会转向那些能够略微实现经济增长,同时社会稳定和尊重法律的国家。尽管有选举周期伴随的政治噪音,美国再次被证明其三权分立制度可以有力地为其未来保驾护航。这可以从安邦保险高价收购美国资产看出来。

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

凡是那种毛利率超越同行一大截,F10里面没几个机构的牛逼公司,小心他们都是来坑爹的,千万别抓住下一只死亡股票。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呢?

万科收购黑石资产或是借尸还魂

万科与黑石的交易,购买黑石地产资产不会是终点。看目前的万科宫斗发展,黑石套现之后买入关键股权非常有可能。这,也许就是王石及管理层的后发制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