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4日01:00 经济参考报

  上半年进出口下降3.3% 先导指数连续两月下滑

  三季度外贸下行压力仍将持续

  海关总署13日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1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进口4.73万亿元,下降4.7%;贸易顺差1.67万亿元,扩大5.9%。

  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3%。其中,出口1.17万亿元,增长1.3%;进口8633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3112亿元,扩大12.8%。

  “一季度,进出口值双双下降,二季度,进出口值和出口值呈现了正增长,进口值降幅有所收窄,可以说整体上呈现回稳的势头。”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萎缩,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仍然面临较为低迷的国际环境。一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6.9%、5.7%和8.4%。二季度,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0.1%和1.2%,呈现正增长;进口下降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2个百分点。

  上半年外贸结构有所优化。从外贸方式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6.28万亿元,下降1.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4%,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从外贸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进口也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增长态势。从贸易产品来看,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从进口结构来看,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低位但跌幅较一季度收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半年进出口贸易如同锯齿,起起伏伏。按人民币统计,上半年出口下降2.1%,进口下降4.7%。不过,从6月份来看,似乎有缓解,出口增长1.3%,进口的降幅也收窄到2.3%。这里面固然有国家为外贸回稳向好出台各种政策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但也要多从基数、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周边市场表现等因素综合来看。

  在他看来,上半年外贸要看“双态”,即“内在新常态”与“外在新动态”。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正转向新常态,外贸更需要优化结构与创新驱动。从外部环境看,更要关注国际分工新动态、汇率波动新动态、国际关系新动态、经济地理新动态、全球治理新动态、贸易规则新动态、科技革命新动态、发展理念新动态等几大新动态。

  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今年1月、2月、3月,中国出口先导指数分别为31.7、31.3和31.6,呈现低位波动。到二季度,4月、5月、6月分别为33.8、33.1和32.7,先是环比上升,再又连续两个月回落,表明三季度我国出口再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我们分析,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黄颂平说。

  黄颂平指出,首先是世界经济延续低速增长态势,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企业进出口面临的主要困境。其次,国内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对进口形成抑制。此外,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对企业外贸发展造成很大压力,部分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

  “今年虽然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促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释放,各项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同时外贸企业也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积极培育新优势等方式应对外贸下滑压力。今年下半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有望继续沿着回稳的趋势发展。”黄颂平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预计,美欧经济复苏缓慢,外需环境未见改善,下半年出口或维持小幅负增长,全年出口增长-2%左右。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周边国家出口增速都在放缓,中国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占全球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白明表示,下半年,靠汇率、基数等因素还可以多算出来一些增量,但从大宗商品价格、贸易成本等因素来看,也不排除某种程度少的减量出现。总之,外贸回稳最重要的是要靠转型升级,要靠打造外贸新优势,要靠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要靠在供给侧上提高水平与在需求侧上填补空白来实现。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

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活动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刚刚超过第二产业,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服务业比重偏低,导致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报酬偏低。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偏低,也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如何降低英国退欧谈判的出价

在不确定性的时期,全球投资者会转向那些能够略微实现经济增长,同时社会稳定和尊重法律的国家。尽管有选举周期伴随的政治噪音,美国再次被证明其三权分立制度可以有力地为其未来保驾护航。这可以从安邦保险高价收购美国资产看出来。

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

凡是那种毛利率超越同行一大截,F10里面没几个机构的牛逼公司,小心他们都是来坑爹的,千万别抓住下一只死亡股票。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呢?

万科收购黑石资产或是借尸还魂

万科与黑石的交易,购买黑石地产资产不会是终点。看目前的万科宫斗发展,黑石套现之后买入关键股权非常有可能。这,也许就是王石及管理层的后发制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