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2日01:2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胥帅

  又见“黑色星期一”!仅仅过去不到1个月,次新股板块再度踏入“同一条河流”,超过20只次新股7月11日遭遇了集体大跌。

  6月13日,同样是星期一,当日有超过20只次新股被牢牢锁死在跌停板上。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再度遭遇“闷杀”的次新股并非没有先兆,上周已有下跌苗头。此前,因前期涨幅过大而停牌的昊志机电(300503,收盘价71.53元)、苏奥传感(300507,收盘价126.88元)等5只次新股在上周陆续发布了自查公告,由于公告并没有向市场透露出更多的“利好”消息。随后,次新股集体下挫,次新股板块也在7月11日创出自6月13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一个月遭遇三次大跌

   7月11日,昊志机电、维宏股份(300508,收盘价192.62元)等多只次新股上演了“惊人一跳”。昊志机电、中亚股份(300512,收盘价91.07元)、三棵树(603737,收盘价99.38元)等多只次新股在11日早盘开出后就急速下跌7.5%,并几乎同时在尾盘最后15分钟封死跌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市11只跌停股中,有8只都来自次新股板块。此外,诸如川金诺(300505,收盘价57.82元)、永和智控(002795,收盘价68.54元)、多伦科技(603528,收盘价92.55元)等超过20只次新股的跌幅都超过了7%。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新股与次新股指数的跌幅为5.41%,跌幅位居两市所有板块之首。

  “历史总是相似的”,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事实上,自6月以来,这已经是次新股板块第三次遭遇集体下挫——第一次发生在今年6月13日,当日共有超过20只次新股被牢牢封死在跌停板上,板块更是近乎全线跌停;第二次则发生在6月30日,当日情况与7月11日类似,板块跌幅为5.01%,位列两市所有板块跌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30日当天,跌停板上同样有超过一半的次新股。

   私募:次新股短期难有机会

   事实上,前两次次新股的集体下挫都有迹可循。

  在6月13日次新股第一次集体暴跌前夕,热炒次新股的国海济南历山路营业部、中信杭州四季路营业部等多路游资就已开始提前撤退。而在6月30日第二次暴跌时,昊志机电、苏奥传感、维宏股份、新易盛(300502,收盘价119.50元)和中国核建(601611,收盘价21.25元)这5家次新股在当日发布自查公告并停牌,理由是“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

  巧合的是,7月11日次新股大跌也有先兆。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7月1日~5日,上述5只次新股陆续公布自查结果并复牌。公告显示,上述次新股的自查结果着实让投资者“失望”,没有透露出更多的利好消息。新易盛、苏奥传感、维宏股份、昊志机电更是明确表示,2016年半年度不会提出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复牌之后,上述次新股一改此前迅猛上涨的态势。新易盛7月4日复牌后大跌18.15%;苏奥传感、昊志机电7月5日复牌后分别大跌19.58%、15.57%;维宏股份7月6日复牌之后更是大跌了24.31%!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个股的低迷表现也拖累了次新股板块。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前两次大跌后,次新股板块往往能“起死回生”。如6月13日,尽管次新股板块大跌7.39%,但次日便反弹2.27%,之后更是再度迎来一波上涨。那么此番次新股板块还能重复历史吗?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短期可能难有机会。”成都本地一私募人士表示,根据他的判断,今年这轮次新股的炒作周期或将告一段落:一方面,上述次新股的自查报告没有释放高送转之类的利好,打消了股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另一方面,欣泰电气欺诈发行面临强制退市成为一个强烈的警示,“次新股都是新上市的,很多投资者怕遭遇类似欣泰电气那样的‘黑天鹅’。更何况次新股目前整体已经在高位,显然风险大于收益。”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相关阅读

关于下半年楼市的七大预言

上半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上升幅度出乎大家意料,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有了比较大涨幅,下半年继续保持这种上升态势难度较大,但由于地价快速上升的支撑,这些热点城市房价下行空间不大,盘整后缓步上升是未来趋势。

英国工人阶级是怎么看退欧的

不管他们对移民有何担心,“支持英国退出的工人阶级认为,不管发生什么,大部分或全部收入损失都将由富人承担,特别是受到千夫所指的伦敦金融城银行家。”

全球恐怖主义2.0是如何诞生的

要打击恐怖主义只能从根部入手,打击其形成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只有稳定的社会、完善的治理和健康运行的国家才能给人民提供免于“恐怖主义”滋扰的生活。

千万别再说统计局GDP数据造假了

此次修订后,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的部分统计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中国GDP总量被夸大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当前的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