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2日01:26 每日经济新闻

  当前,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保险业资产规模已逼近14万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民生的作用更是日益凸显。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交通、能源和市政行业的投资规模分别为3994.14亿元、2294.40亿元和781.1亿元。

  不过,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回落,走势呈现“L型”,与之相对应的,保险行业要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以及助力经济转型发展。与此同时,保险业自身也需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7月8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行业学会领导、保险业资深学者、险企高管分别就保险行业的跨界融合,如何警惕保险业相关业务风险,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要素和困难,“保险资产管理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是必然的

  ◎每经记者 朱丹丹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在进一步加深。

  7月8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三个特征。

  “经济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增长速度回落是规律,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姚景源坦言,从1978年起到现在,这38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9.8%,增长速度名列世界第一。因为在那个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内在的重要矛盾是什么?首先就是让大家吃饱肚子,所以速度问题非常重要。可以说过去大家更多的去关注总量,关注增长速度,这是正确的。正因为过去保持快的增长速度,所以才有今天这样好的经济局面。

  姚景源亦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内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数量问题,而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经济走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是正常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更是大势所趋。

  最新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进出口总额20190亿元,同比增长2.8%;同时,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7671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1~4月回落0.9个百分点。

  “5月国民经济延续了今年以来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

  不少专家早前也认为,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犹存,但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下一阶段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继续释放新的红利。

  对此,姚景源亦分析指出,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人,现在劳动力红利优势在丧失,所以往外看导致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往内看则劳动力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企业的负担加重。总而言之,对于中国经济还是要少一点总量思考,多一些结构分析——保险行业也同样如此。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保险在风险定价方面将推动金融创新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一方面科技创新在无时无刻地引领保险行业营销、管理、研发等方面的改革;一方面保险在助力科技创新。

  7月8日,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保险是化解科技创新风险的重要手段,保险业在服务国家创新方面可以说大有可为。

  “科学创新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保险在提高风险保障机制,推动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姚庆海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保险业在科技保险等方面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保险业通过基金的形式参与科技企业通过营政保打通,调动各类资金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早前也分析指出,保险业将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除了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将加快发展科技保险、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以及信用保证保险,化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风险。

  实际上,新“国十条”也指出,要建立完善科技保险体系,积极发展适应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日前,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参与发起设立的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平科技保险)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将成为中国首家专业科技保险公司。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也让保险业创新发展如虎添翼。

  “世界保险的创新依赖于科技,科技创新也让保险业自身存在创新发展。保险在金融领域,核心将由金融资金的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因而保险的作用将在金融业的内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保险在风险定价方面将推动金融创新。”姚庆海认为,在保险+远程医疗+基因测序+智慧家居管理,以及特别是在推动产品创新、保险渠道创新、保险服务创新等方面,技术将使保险面貌焕然一新。

  谈及保险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他亦进一步分析指出,保险注重的是差异化,保险要对每个人、每个企业面临的特殊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定价,制定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类技术创新,使得行业的风险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使得保险的个性化随时定价,能力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寿险公司盲目充当民间资本的避风港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在全面改革、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保险行业的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7月8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分析指出,保险行业的业务重心要围绕宏观经济环境转型做出调整,社会管理将成为保险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郝演苏指出,与生老病死相关的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表明保险市场开始积极应对经济转型的公共风险。同时,保险市场相关业务,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相关政策风险也在积聚。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早前发布的报告亦认为,目前保险机构面临的外部投资形势更为复杂,各类债务风险开始暴露,资产负债错配和流动性风险显现,这对保险行业资金运作的风险管控能力与合规运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仍将面临简政放权下的监管趋严,行业资金运作应能更加理性。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241.52亿元,同比增长21.46%;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87%;而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水平接近230元,参保人数比上年度增加365万人,相当于每天增加1万人。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而言,去年我国整个财险比例增长较低,仅同比增长10.99%。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财险主流业务与经济硬环境关联度较高。”郝演苏分析指出,“在硬环境中,我们的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面对转型的危机,比如目前正在进行车辆的费改,它的技术含量也比较低,不过中小财险公司由于渠道和各方面的力量,很难在车险后市场有所作为。”

  他还进一步表示,由于中小财险公司由于难以进入这个市场,未来3到5年不能实现转型的中小财险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

  也有业内人寿分析指出,财产险行业正面临多重压力,车险市场费用率高企,传统非车险受经济形势影响业务量萎缩,竞争加剧,费率水平不断下行。

  此外,郝演苏还表示,寿险公司盲目地充当了民间资本的避风港,缺乏保证价值很低的产品,市场面临严重的利差损问题。所以未来2到5年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大的公司,也将面临严重的转型问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中国经济至少还有四方面增长潜力

  ◎每经记者 朱丹丹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呈现“L型走势”。

  7月8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分析指出,中国经济需要大力度的改革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至少还有四个方面的增长潜力。

  今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某“权威人士”的访谈文章,文中提出了明确经济未来L型增长的基调,并且要彻底打破市场对“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的幻想,未来“不会有V型反弹”而是“L型增长”。

  对此,周天勇表示,如果仅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工业化结束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这种(L型)趋势。

  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但是中国的经济还有增长的潜力,而且至少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创新和新经济力度,创新和颠覆性的技术;其次是服务业,比如说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第三,新的投资领域,比如最近国家发改委部署的通用航空的放开,要有机场、航空师、装备制造、飞机制造、低空飞机制造以及旅游、航测等;最后,“一带一路”,开拓新的市场,形成内外的关联。

  周天勇表示,具体而言,大力度的改革包括科技体制的改革,一定要盘活科技领域,要出颠覆性的技术;要放开教育、卫生、养老、旅游文化这些新的领域;要盘活国有企业的资源,做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引导“走出去”,以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化市场运作。

  他最后分析指出,“总的来说,我们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就是要大力度改革,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上述权威人士亦认为,经济L型要持续几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最新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9%。同比涨幅在时隔4个月之后,再次回到“1”时代。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这一下行趋势大概率仍将持续,维持经济L型判断。

  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数字化对保险业带来四大影响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来自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18年将有超过50%的大型企业拥有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实际上,对于保险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也势不可挡。

  7月8日,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分析指出,数字化对保险业带来降低经营承保、开创新的业务模式等四方面影响,不过,数字化还面临法律法规、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挑战。

  “首先,数字化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效率,降低了经营的成本,包括实现智能化管理,以及简化的流程和服务;其次,数字化促使保险行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具体实现了多触点客户接触,改善客户体验以及客户洞察;第三,数字化开创了O2O客户经营模式’、数字化营销等新的业务模式;最后,数字化支撑建立保险生态系统。”李存强进一步解释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保险公司早在几年前就推出了数字化转型战略。不过,可以发现,有很多保险公司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或者缺乏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这是因为很多创新的业务模式都是在出生的阶段,其影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加之保险很大程度上是存量业务为主,新业务替换老业务需要5~10年,一些保险公司并没有感觉到威胁和挑战。此外,保险行业互动频率比较低,保险公司并没有感觉到客户的行为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早前表示。

  李存强也坦言,数字化战略核心的四个要素包括:一是数据的准确、收集、分析;二是工具,即公司分析的技术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分析,建立什么样的模型;第三是人才,其实对于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因为它不是一个统计分析的人才,也不简单的是一个信息技术的人才,或者业务的人才,它应该是一个综合人才,对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还有是最后是管理的核心,要有信心。

  此外,李存强还表示,数字化应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法律法规方面也没有全部解决,在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法律监管方面的挑战;其次,是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从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来看,未来有很大的挑战;第三是新的商业和赢利模式还没有得到验证,如果一个企业不赚钱,是不可持续的。

  弘康人寿张科:险企借助互联网能更好服务客户

  ◎每经记者 袁园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它给行业带来的不是颠覆。”弘康人寿总经理张科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用“颠覆”这个词来看待互联网给保险业带来的改变是不对的,颠覆不是来自于外力,而是来自于内力。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利器,似乎只要依托互联网,传统行业就变成了新兴科技,似乎只要有互联网渠道的存在,传统营销方式就变成了鸡肋。与这种看法相反的还有,互联网只是噱头,是一种营销方式,改变不了原有的销售方式和模式。这样的争议同样存在于保险行业。

  中国保险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分析称,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34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那么,互联网保险给行业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推动行业“触网”的动力又是什么?

  在7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张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张科看来,在互联网上买保险就像是在淘宝上买衣服,互联网给与的只是渠道,充当的角色是工具。

  对于“互联网”这个工具究竟价值几何,张科表示,“现在我们肯定是需要互联网的,因为过去的问题是没有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而通过互联网我们做到了。”在张科看来,保险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原因之一是保费和保障的产品价值不匹配,替代率太低,而通过互联网可以降低很多费用,让产品回归到最初的保障中。

  张科认为,做好保险的前提一定是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发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而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大数据可以是一个渠道。消费者的需求来源和数据,客户希望解决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互联网只是提供了提升效率的工具,可以借互联网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客户。”

  资料显示,弘康人寿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发和销售保险产品,不仅降低了消费者投保的保费,还同时提高了产品的保障金额,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效能大约是行业平均20倍左右,因为我们没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一些费用。”张科介绍,互联网可以为寿险行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

  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企业也是看中这一好处,纷纷布局互联网保险领域。数据显示,仅2015年一年,就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宣布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企业。进入2016年,除了上市公司,互联网巨头也依托自身的场景化和大数据优势纷纷切入互联网保险领域。

  不过,互联网保险仍处于发展期,产品创新、后期服务、场景融合等都是考验企业和从业者的难题。未来的发展究竟如何,谁又能成为这一行业的龙头仍是未知数。

  李乐文:险资配置结构调整带来不同管理模式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截至今年5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突破12万亿元大关。在规模提升的同时,险资配置的结构也悄然变化:传统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银行存款、债券占比趋势性下降,资本市场波动下股票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动能减弱。此消彼长的是,包括海外投资在内的另类投资不断创下新高。

  为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运用行为,推动保险机构提升内部控制建设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2015年12月,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包括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应按照要求进行披露。

  创新投资产品要继续,风险管理方式可能也要改变。今年6月份,保监会贯彻“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监管原则,也颁布了《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对于相关内容做了规范。

  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毕马威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李乐文表示,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险资规模近十年来保持了十倍增长。在保监会“放开前端”的政策指引下,险资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保险机构积极探寻投资的多元化以及地域方面的国际化,原来传统的投资领域占比下降,险资配置结构调整带来不同的管理模式。

  李乐文表示,首先,创新需要更多的专业领域人才。传统保险资金的投资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容易看得懂的,现在需要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去做,风险是存在的。

  其次,资产创新带来了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和投资手段的创新,不仅是帮保险公司盈利,如姚会长(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谈到保险资金可以进行的“另类”投资,包括投资于中小科技类企业。

  第三,不仅是前端的投资,风险管控之下资产与负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以前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不是很重要,大部分寿险公司投资端与负债端的匹配问题非常大。随着如今短期产品越来越多,对投资的多元化要求,以及资产和负债匹配的管理、包括流动性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后,是海外投资越来越多(理论上允许20%左右额度的投资),但是海外投资面临的法律和政治风险不容忽视。我们自己参与的风险公司,在投资海外的一些公司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我们调研出来的,有一些是当在海外投资了以后才发现跟国内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国外要改动员工的合同和增加员工积极性难度是非常打的,同时,盈利模式和成本需要控制得更好,这是我们要留意的地方。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关于下半年楼市的七大预言

上半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上升幅度出乎大家意料,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有了比较大涨幅,下半年继续保持这种上升态势难度较大,但由于地价快速上升的支撑,这些热点城市房价下行空间不大,盘整后缓步上升是未来趋势。

英国工人阶级是怎么看退欧的

不管他们对移民有何担心,“支持英国退出的工人阶级认为,不管发生什么,大部分或全部收入损失都将由富人承担,特别是受到千夫所指的伦敦金融城银行家。”

全球恐怖主义2.0是如何诞生的

要打击恐怖主义只能从根部入手,打击其形成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只有稳定的社会、完善的治理和健康运行的国家才能给人民提供免于“恐怖主义”滋扰的生活。

千万别再说统计局GDP数据造假了

此次修订后,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的部分统计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中国GDP总量被夸大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当前的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