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1日16:44 一财网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将开闸,承德、长春、上海、青岛、广州等15个城市将纳入首批试点范围,这一制度的开闸也让商业保险看到了希望。

  根据人社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利用1到2年的试点时间,在这些地区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试点阶段,主要覆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早已不新鲜,但是在全国大规模开始试点亦属期待。在接连两年的保险业“两会”提案中均有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即在《关于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中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建议:抓好顶层设计,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民参保计划;抓好政策引导,给予税收优惠以促进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实时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普及;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各地长期护理保险的具体方案仍未确定,护理评估体系和护理人员规模皆有缺口。除了试点方案中提及的社会互助共济方式,还可以是社会保险、中低端商业保险和政府合作,亦可以创新符合国情的保险机制。

  此前,商业保险和政府合作的试点也有开展。

  此前,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亦与人保寿险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项目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借助商业保险的市场运作优势,为海淀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从而推动建立健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保险公司推出相关养老护理产品。上述模式是通过商业保险的运营管理模式,由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补贴进行引导。亦有消息称,上海保监局与上海市同业公会正在积极研究制订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条款。

  “商业护理保险产品的发展值得期待,关于这部分的产品创新,公司都有意向推出,就看模式上如何做”,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日前在和记者交流时如是表示。另据记者了解,另外一个和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有结合点的是养老社区的发展,在养老社区中,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如何应对是值得探索的方向。而在居家护理中,长期护理保险亦有所需。

  此外,护理人才仍存缺口。有统计显示,从护理人员规模来看,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已经突破4000万。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在1000万人以上。而自2010年民政系统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仅有2.5万余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1542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而在韩国、日本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体系中,韩国实施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The Act of The Long-term Care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中规定,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由专门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团经营(Health Insurance Corporation)。该公团在老人护理保险方面负有管理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提供服务和信息等职责。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被保险人为全体参加国民健康保险者,保险费与国民健康保险费一同征收,即该保险费被列入国民健康保险的框架内,在原健康保险费的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的护理保险费。

  而在日本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体系中,日本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由地方政府来管理。其保险费50%由中央政府(占25%)和地方政府(占25%)财政负担,50%由国民负担。国民缴纳的保险费中,66%来自于40—64岁人员,34%来自于65岁以上人员。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关于下半年楼市的七大预言

上半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上升幅度出乎大家意料,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有了比较大涨幅,下半年继续保持这种上升态势难度较大,但由于地价快速上升的支撑,这些热点城市房价下行空间不大,盘整后缓步上升是未来趋势。

英国工人阶级是怎么看退欧的

不管他们对移民有何担心,“支持英国退出的工人阶级认为,不管发生什么,大部分或全部收入损失都将由富人承担,特别是受到千夫所指的伦敦金融城银行家。”

全球恐怖主义2.0是如何诞生的

要打击恐怖主义只能从根部入手,打击其形成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只有稳定的社会、完善的治理和健康运行的国家才能给人民提供免于“恐怖主义”滋扰的生活。

千万别再说统计局GDP数据造假了

此次修订后,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的部分统计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中国GDP总量被夸大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当前的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