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8日02:25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仍在继续“双升”。昨日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透露,截至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两万亿元,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不良贷款;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较年初提高了0.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

  “近3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这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于学军说。

  银行业迎来最为严峻的经营环境,这是昨日论坛上多位银行高管的普遍共识。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就认为目前银行业经营是“腹背受敌”: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0增长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重的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银行新增资产投放也面临着问题;地方政府干扰的信用债开始爆发风险等。

  于学军认为,造成银行业目前经营困难,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的持续下行。“现在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但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依赖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面临明显的挑战,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确立,因此,中国银行业会经历较长的不良资产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过程”。

  此外,于学军称,银行业除了面临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压力外,造成目前困难的经营环境还有其他三个主要因素:一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目前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水平,银行的利差会持续收窄,利差经营环境也会持续受到冲压。二是由于近几年货币过快扩张,导致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这不仅体现在新增贷款的规模上,也反映在类信贷业务的过快增长上。这就造成银行业业务的复杂化,使得对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困难。三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和挤压。

  针对上述挑战,于学军认为,中国银行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一是有效控制风险。中国现在货币过快扩张,银行这两年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政府平台,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率有可能出现微降的局面,因为银行业的贷款投放规模很大。然而,不良的风险仍然会持续上升,因为前些年放的贷款还会呈现不良上升的态势,这就需要银行业谨防资产泡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所造成的影响。二是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早开发、早应对,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三是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关于下半年楼市的七大预言

上半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上升幅度出乎大家意料,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有了比较大涨幅,下半年继续保持这种上升态势难度较大,但由于地价快速上升的支撑,这些热点城市房价下行空间不大,盘整后缓步上升是未来趋势。

英国工人阶级是怎么看退欧的

不管他们对移民有何担心,“支持英国退出的工人阶级认为,不管发生什么,大部分或全部收入损失都将由富人承担,特别是受到千夫所指的伦敦金融城银行家。”

全球恐怖主义2.0是如何诞生的

要打击恐怖主义只能从根部入手,打击其形成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只有稳定的社会、完善的治理和健康运行的国家才能给人民提供免于“恐怖主义”滋扰的生活。

千万别再说统计局GDP数据造假了

此次修订后,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的部分统计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中国GDP总量被夸大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当前的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