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6日06:40 第一财经日报

  股债黄金商品齐涨 有谁“涨错”了吗?

  周艾琳

  自英国脱欧的靴子落地后,全球风险偏好出现回升——股市、商品市场反弹。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黄金、白银、债券等一系列避险资产也同步上涨,全球皆然。这一逻辑一度让市场摸不着头脑,“股票—债券—地产—黄金—商品”的资产轮动之快,使得坊间戏称,资产已经将“美林时钟”变成了“美林电风扇”。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综合采访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等多方意见后发现,各界对于这一逻辑基本达成了共识——首先,避险资产(黄金、白银、美债)上涨,是因为脱欧等后续进展的不确定性仍存、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市场避险情绪仍存;同时,风险资产(股票、商品)上涨,是因为此前脱欧后市场超跌,在靴子落地后反弹,且全球央行宽松预期也助长了反弹趋势。

  不过,全球企业盈利都较为疲软、经济复苏乏力,凭借货币政策的一己之力恐怕无力回天,各界仍对欧美股市前景趋于谨慎——周一(7月4日),欧股全线收低,结束四日连涨,银行股受到重创;美国三大股指微涨;国际油价以及其他商品价格小幅回落。情绪切换之快,也体现了市场的谨慎情绪。

  各界热议“股债商品齐涨”

  对于“股债商品齐涨”的现象,7月4日夜间,任泽平以及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师姜超先后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

  在姜超看来,股市和债市齐涨比较好解释,都是因为货币宽松预期的推动。比较典型的是过去两年股债同时是大牛市,背景是央行持续放水,利率越来越低,而低利率一方面直接推动债券上涨,另一方面提升了股市的估值,所以股债齐涨可以用货币宽松来解释。

  黄金和债市的齐涨不难解释,都反映了避险情绪的上升。由于英国脱欧导致风险偏好下降,而黄金和国债都属于安全资产,所以会同时受到避险资金的追捧。

  但在姜超看来,商品和债市齐涨是唯独不太能理解的,因为影响债市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胀预期,即存在通胀下行预期,因此债券价格要涨(收益率下跌);而商品价格上涨则意味着通胀预期的上升。

  然而,姜超也分析道,在过去一周左右时间,代表股市的上证指数上涨5%,代表商品的南华商品指数上涨7%,代表债市的10年期国债利率降幅大约10bp、折算成绝对涨幅大约1%。这一现象在全球市场而言也如出一辙——国际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美债价格暴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几乎追平1.381%的纪录低点;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950年代以来最低的2.189%,本周小幅反弹。

  针对这一现象,任泽平分析称,“我们怀疑很大程度上跟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升温有关……低利率系统性抬升所有大类资产的估值中枢,流动性泛滥填平所有估值洼地,引发资产配置压力和资产荒。”他此前便指出,随着经济重回下行通道、通胀见顶回落逐步确认,市场对货币政策再宽松预期逐步升温,这对债市、商品、黄金乃至股市均短期有利。

  近期,英国央行表明了夏季降息的可能性;美联储此后的几大加息时点和几个美国大选的关键节点相近,外加经济不确定性激增,各界认为今年美联储加息可能落空;此外,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都表明了适时扩大宽松的意图。

  可能都没“涨错”?

  眼下,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各类资产齐涨的背景下,是不是必定有一类或几类资产“涨错”了?

  “其实可能都没涨错。”不乏卖方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大宽松预期下,可能不管什么逻辑,各界都抱着“先炒一波再说”的心理。这主要由于经济增长乏力、风险积聚,资金缺乏可长期投资的标的,不得不在各个资产中炒作,因此资产轮动加速。

  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对记者表示,全资产上涨当然并不常见,而且应该不会是可长期持续的现象。“一两天的涨跌其实代表不了什么,风险资产反映的是退欧事件引发超跌后的反弹,避险资产反映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前者看的是短期,后者看的是中长期。”

  他也指出,“传统理论上的‘美林时钟’可能真的需要修改了,毕竟现在的环境跟过去有很大差别,全球化背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都是以往不常见的。”

  主流观点认为,未来股市、商品市场的前景将充满挑战。

  针对近期国内和国际大宗商品的疯狂走势,良运期货大宗商品分析师何北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国外商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于脱欧靴子落地,而国内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滞胀;二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人民币贬值会使得国内资产价格重估,滞胀让资金不断寻找价值洼地,因此流入商品市场。”

  不过在他看来,现在商品价格明显高了,有色集体上涨就是商品价格过高的明显标志。“股市昨天有回暖的迹象,就会把商品资金吸引到股市。另外9月合约临近交割了,投机资金也不得不撤出。”

  转视近期超跌反弹的全球股市,牛津经济研究所高级全球策略师BronkaRzepkowski则表达了较为悲观的情绪。他对记者称,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非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不支持股价持续上行。“美国企业平均每股收益(EPS)同比下滑8%,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盈利萎缩,日本同比下挫11%,欧元区下挫6%。”

  至于股市投资者是否应该担心“盈利萧条”,他表示,这可能取决于利率究竟能够降到多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货币的政策空间几乎耗尽。

  未来市场究竟将何去何从?可能我们需要关注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期发出的警告。素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的BIS严肃警示,全球正长期面临三元风险,即生产率增速低、全球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政策回旋空间收窄。这种三元组合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风险,因此BIS呼吁,结构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品牌?

“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高端产品还只够得上国际中端的水准。中国造得出一把刀,却造不出一个维氏军刀品牌,就是这个道理。”

中远集团被希腊愤青给坑了

面对政治风险,更加需要冷静应对。各国政体不同,政治风险的表现也不同。例如希腊问题,就是民意驾驭政府所导致的政治风险。走出去企业需要了解政治风险的具体问题,政治决策的流程和要点,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化解。

分析中国经济让我见证奇迹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今天身在中国的你,正在以一种与身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的方式参与历史。在这样的历史中,或许对个人来说重要的是商业机遇,处于经济发展趋势的最前沿。

A股造假只有空前没有绝后

A股充满着金钱的诱惑,造假只有空前,没有绝后,投行的馊主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