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5日04:33 金融时报

  6月纪要出炉在即 美联储再次加息恐遥遥无期

  本报记者陶冶本周四,美联储即将发布的6月议息会议纪要备受关注。曾经看上去相当迫近、相当逼真的美联储再次加息,似乎正因为英国脱欧的插曲而变得遥遥无期。事实上,英国“脱欧”只是阻止美联储再次加息的诸多障碍中的一个,仅仅是因其影响深远以及其所带有的不由分说的“不确定”标签,才使得这个障碍显得尤为扎眼。事实上,有关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已将关注重点转向美联储何时会再次减息上。货币政策前景发生如此180度大逆转,或许意味着美元未来走势不会像人们预期的那样笃定。

  FXTM富拓研究分析师鲁克曼·奥坦努加日前对记者表示,英国退欧问题使美联储加息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强化了美国2016年不会再次加息的预期。“即使6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超过预期且美国经济数据延续强劲表现,对全球状况不稳定的担忧以及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仍将使美联储按兵不动。”他表示。此外,由于加息预期快速消退,美元走势可能非常不稳定,面临进一步下跌风险。奥坦努加说:“要记住美元走势重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就是过度夸大的美国加息前景,现在加息预期减弱,美元空头可能掀起新一轮大规模抛售。”他预计,美元指数可能因此回落到94.00或甚至更低的水平。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研究员卓亮也对美联储加息前景持类似观点。他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去年12月结束零利率政策,当时市场主流普遍认为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然而,美联储对利率调整一拖再拖,加息的最佳时机早已逝去,注定利率正常化遥遥无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下滑,长短息差持续收窄。国债收益率曲线目前是金融海啸后最扁平的状态,表明债市释放出强烈的衰退警号。“耶伦近日仍然表示经济表现良好,会保持增长,但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加息机会渺茫。”卓亮表示,“无论耶伦如何嘴硬,美联储的公信力显然已经荡然无存。未来值得注意的,恐怕是美联储何时正式重返减息、量宽的央行俱乐部。”

  针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也指向类似的结论。据了解,美联储提供的联邦基金利率历史数据可以追溯至1954年,此后美国共出现过9个经济周期。前六次衰退结束后,美联储均迅速上调利率,行动最慢的一次也只是等了7个月。只是自从格林斯潘掌舵后,美联储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偏好明显上升,即使整体经济活动恢复扩张,也对加息一事优柔寡断。当耶伦在2015年12月加息时,由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衰退已经结束了六年半。即使以美国史上最长的一次扩张周期(1991年3月至2001年3月)为标准,这轮复苏也正接近尾声。随着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劳工市场表现恶化,美联储加息的理论依据已变得相当脆弱,甚至逐渐出现减息预期。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全球负利率国债规模不断增加,年期愈拉愈长,债市避险情绪高涨,明显看淡经济前景。按照金融市场规律,股市往往后知后觉,只有当衰退或危机真正降临后,才会做出剧烈反应。相反,债市则是领先指标,不容忽视。“目前美国两年期以下国债收益率低于0.6%,美联储假若有任何加息举动,都会直接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局部倒挂,这无异于引火自焚。”卓亮表示。

  眼下,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无疑令避险情绪升温,进一步压低美国债收益率。如果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持续不明朗,同时欧盟其他成员国脱欧倾向上升,则事件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发酵。总的来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公投一事并不一定是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增加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超宽松货币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出现改变。

  在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近乎宽松至极限的大背景下,卓亮认为,对于决策者来说,最终只有痛定思痛,努力推出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的结构性改革,才可能扭转乾坤。“完全依赖货币政策或政府财赤开支刺激需求,不但成效甚微,随之而来的债务膨胀亦会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他表示,“这条旧路实在不宜继续走下去。”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品牌?

“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高端产品还只够得上国际中端的水准。中国造得出一把刀,却造不出一个维氏军刀品牌,就是这个道理。”

中远集团被希腊愤青给坑了

面对政治风险,更加需要冷静应对。各国政体不同,政治风险的表现也不同。例如希腊问题,就是民意驾驭政府所导致的政治风险。走出去企业需要了解政治风险的具体问题,政治决策的流程和要点,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化解。

分析中国经济让我见证奇迹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今天身在中国的你,正在以一种与身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的方式参与历史。在这样的历史中,或许对个人来说重要的是商业机遇,处于经济发展趋势的最前沿。

A股造假只有空前没有绝后

A股充满着金钱的诱惑,造假只有空前,没有绝后,投行的馊主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