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天津6月28日讯(记者 熊丽) 6月27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天津达沃斯“创新的生态系统”分论坛上表示,海尔所做的就是传统大企业如何在企业内部搭建一个创业的平台。传统时代,企业要么拥有品牌要么给品牌打工。在互联网时代,则是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
张瑞敏首先回顾了上一次参加达沃斯的情况,那是16年前在瑞士。“那次达沃斯的主题是让我们战胜满足感,要重新挑战自我,所以我们回来提了一句口号不做网就死亡,一定要把企业运用到互联网里面去,所以这十几年就是干了这件事就是自我颠覆。”张瑞敏说,海尔在30多年前把不合格的东西砸毁,这个案例进了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今天海尔不是砸冰箱而是砸组织,海尔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哈佛商学院又把它写成一个案例,叫做“海尔与用户零距离”。
张瑞敏说,海尔原来是85000人,现在减去了2万多人只剩下6万多人,另外就是整个的组织没有了,变成了有3000多个很小的小微创业团队,现在已经有接近200个得到了风投投资,正在成长。
张瑞敏认为,现在的大企业不是过去的“大到不能倒”,而是“大到容易倒”。诺基亚倒下了、摩托罗拉倒下了,倒下的都是世界上的大企业,在互联网下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海尔做的,就是现在世界上的大企业还没有做的一件事,传统大企业如何在企业内部搭建一个创业的平台。
张瑞敏表示,从海尔自己的探索看,第一,企业不应该是自我为中心的组织,而是变成互联网的结点。企业就像一台电脑,如果联入互联网无所不能,如果不能接入互联网一事无成,所以企业必须把自我去掉。第二,企业应该是无边界的。过去海尔是有边界的,海尔的定位就是一个生产家电的,而且要把家电做到最好。现在无边界怎么做呢?第一步就是把电器变成网器,在网上交互形成用户资源。这样就不是一个家电的概念,可能有很多产品不是我生产的,但是用户需要怎么办?我可以组织一个生态圈。
在张瑞敏看来,传统时代简单地说要创造的是品牌,要么拥有品牌要么给品牌打工。在互联网时代,你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其实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被电商拥有了,没有自我。海尔从无边界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使海尔打造成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变成一个生态圈,大家共赢。”
在谈到海外收购时,张瑞敏引用美国的一项研究说,70%的失败收购在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很难融合。海尔收购日本三洋家电、新西兰的派克,以及GE的家电,与其他收购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派任何人去,而是通过当地的这些管理人员,把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
“所以,我简单就是一句话,我们希望这个兼并变成一个像西餐里面的沙拉,也就是说很多生菜在里面,但是那个调料是统一的,换句话说,是统一平台上的多元文化的共存。 ”张瑞敏说。
张瑞敏认为,创新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做,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阶段中国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传统大企业怎么转型。因为中国经济很大一块是靠传统企业来支撑,但是传统企业过去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做品牌的很少。创新首先要能够生存下来。现在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定制已经颠覆了大规模的制造,如果不能创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制造,这些企业连生存的余地都没有了。
政府在创新生态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张瑞敏认为,政府的定位应该是创新的驱动机制、驱动机构,不应该是创新的保姆。“其实你也当不了这个保姆,因为什么?因为创新的失败率实在是太高了,如果从获得A轮的风投到IPO的话能有1%就不错了,那么大的失败率怎么可以保过来?根本保不过来。”张瑞敏说,硅谷有一个概念,什么叫创业?创业就是意味着你从悬崖上跳下去,在没有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向着创业的方向飞去,否则的话就摔死。政府怎么可以保证它摔不死?因此政府不能搞蹦极,这是不行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