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6日01:16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李骁

  本该让居民分享经济高速发展成果、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股票市场,为何突然间成为了碾压财富的“黑洞”?2015年的6~7月,注定将会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史册,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

  在股市大调整即将迎来一周年的今天,反思尤为必要。笔者认为,灾难反思的诸多要点中,最该做的是反思资本市场的诚信监管建设。唯有监管率先诚信,才有市场诚信,才有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当下的A股市场:概念炒作不断,各种小道消息肆意横行,机构投资者严重散户化……难不成真如网民打趣所言,“这届股民不行,主要是牺牲自我成全主力的奉献精神不行,勇往直前跟风炒作的冒险动力不足。”

  股票市场说到底是一个信用市场,是以企业未来盈利预期为信用基础,提前进行估值的公开场所。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今日的股价。当下A股市场横行的这些不健康投资文化,实质是市场诚信建设出了问题。一个真正公开透明的股票市场,小道消息不仅无处藏身,而且也无人会信。相信小道消息,只能说明投资者不相信市场公开披露的信息。

  去年6~7月间股指大调整的突然发生,其实和企业盈利下滑没多大关系,而是股市的资金供需关系出了问题。诱发资金供需关系突然出问题的原因,是朝令夕改的政策或政策预期,包括但不限于新股发行机制的变革、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场外配资的由热转冷、场内两融的紧急刹车等等。

  反思股市大调整,就是要反思为何这些资金突然集体断崖式逃离,是什么因素让它们突然间对整个股票市场失去信心?竟然如此恐慌不计成本地集体抛售,引发市场屡现千股跌停?

  首先来看监管政策。经历了那场灾难的人一定还清楚地记得,去年上半年,以HOMS系统为代表的IT技术,屡屡被当成创新案例,在证券行业宣讲、推广,这种变相鼓励的方式直接引发场外配资业务的高涨。而在大调整之前和调整之时,又对这种外接式系统接入系统进行“一刀式”切除,全无过渡期,政策导向说变就变,毫无诚信可言。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的“改革牛”,在股指即将冲上5000点时,我们的监管部门主要官员还在公开场合大肆宣讲“改革牛”,无形中点燃了新老投资者的热情,各种配资进一步疯狂。随后风向突变,又大喊“风险”并进行紧急“刹车”。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我国以散户为主的资本市场本身就高度敏感,但我们的监管官员还特别喜欢喊话,经常无形中充当着扰乱资本市场的角色。最明显的例子是去年上半年,随着两融规模的暴增,某些官员一会小范围喊话要核查两融业务合规情况、一会喊话提示风险,直接引发第二天个股和股指出现“跳舞式”走势。

  当然,去年股市大调整前后的监管政策和风向的变幻,远远不止上述提及这些,也远远不止所提及的这些监管部门。资本市场作为反映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对经济和经济政策有着天然的敏感,这要求监管必须谨慎,官员讲话要严谨、政策的出口必须是唯一的,这也是资本市场诚信监管的基本要求。

  总之,股票市场看似仅仅是一个部委监管的市场,但其牵涉到的却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是全球性事件。股票市场的建设,一定要以诚信为本,除了要培育和督促投资者诚信、中介机构诚信,监管当局尤其要带头诚信。一个没有诚信的资本市场,必将沦为充满投机、小道消息盛行、股指忽高忽低的“赌场”。

  监管部门的职责,就是在自身诚信的前提下,维护好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制订好政策、执行好政策,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让市场各参与主体自由博弈,盈亏自负,对违法违规者雷厉风行进行监管。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