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6日00:57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孙放

  正处于“多事之秋”的“妖股”中毅达成为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公司25日突发公告,宣布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效军、董秘兼财务总监林旭楠同时辞职的消息,当日即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被要求就是否存在重大事项未披露等问题进行核实。而结合今年1月公司因股价异常表现“领受”监管问询的经历,中毅达的一系列“异象”显然已经成为监管关注重点。不过,面对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公司今日回复问询函时仍表示“近期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两要员请辞 多职位空缺

  中毅达5月25日发布公告,宣布了刘效军、林旭楠两人辞职的消息。尽管从人数看只涉及两名高管,但由于两人身兼数职且身居要职,将会造成公司高管层多个重要职位的空缺。具体看,5月24日,刘效军请求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及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职务;同日,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林旭楠亦同时提出辞职申请。

  刘效军辞职距离其履新仅半年光景。2015年11月,由于公司原董事长辞职,刘效军被公司第一大股东大申集团提名为董事候选人并顺利当选,同时出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刘效军任期为2015年11月26日至2018年11月26日。而林旭楠的任期则是2014年11月5日至2017年11月5日。

  由于事发突然且可能对公司高管团队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消息发布后,中毅达的这次人事变动引发了广泛关注。记者关注到,25日早间,公司即发布公告,称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

  根据问询函的要求,公司需要核实并补充披露的情况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要求辞职当事人刘效军、林旭楠说明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尚未披露的重大风险事项;其二,公司董事会亦需核实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尚未披露的重大风险事项,刘、林二人的辞职是否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并说明聘任该等岗位人员的具体安排。

  而上述两方面今日的回复口径则是“一切正常”。刘效军、林旭楠回复称,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不存在尚未披露的重大风险事项。中毅达亦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刘、林二人的辞职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公司能够保证董事会的正常工作,并按照程序正在进行董事补选、董事长选举及聘任新的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工作,将尽快完成前述工作。

  曾经“妖股”遭严查

  中毅达此番人事变动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除了涉及核心高管外,还因为在这之前公司已经出现了多处“异象”。

  最鲜明是中毅达股价的“爆发”,这让公司一度被贴上“妖股”标签。从2016年1月12日至今,中毅达股票一共出现过十余次涨停。尤其在1月12日至2月19日,期间的11个涨停更是让中毅达股价从8.87元最高升至22.38元,涨幅超过150%。即使随着市场的调整,中毅达股价有所下跌,不过截至5月25日,公司股价报收13.47元,依然远高于年初的股价。且就在股价上涨期间,公司股东还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了抛售。

  而且,核查股价异动亦无法阻止这种异常走势——上涨期间,中毅达两度停牌进行核查,第一次复牌后出现连续涨停,第二次虽然在发布核查公告当日股价跌停,第二日又“变脸”以涨停报收。同期,公司的基本面却同股价大涨“背道而驰”。1月30日,公司发布了年报亏损的业绩预告,而关于预亏的信息,在之前的两次股价异动核查中都未予以披露。

  为此,公司2月2日曾收到上交所问询函,指出了核查存在的问题。问询函指出,公司先后两次因股价异常波动停牌核查,均称不存在重大事项,后直至上市规则规定的最后一天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由此,公司被要求说明前期是否按规定对2015年年度业绩进行过核查,并且说明前期核查的过程和主要负责人。

  而在市场监管层面,作为“妖股”典型的中毅达也被上交所严查。根据上交所发布的消息,监管部门发现中毅达等“妖股”上涨过程中,有部分大户轮番参与进行炒作,采取盘中高价买入,次日逢高即全部卖出的方式赚取收益。同时,大户的上述行为吸引不少中小投资者跟风买入,推动股价继续上行。此外,少数大户存在大额申报、虚假申报、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量申报、日内或隔日反向、高买低卖等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已就此向证监会进行专项报告,相关投资者还被采取盘中暂停当日交易等监管措施。

  在股价“歇火”后,中毅达还因诉讼引发重组终止风险。4月27日,公司公告称,旗下持股39%的江西立成景观建设有限公司的100%股权遭遇司法冻结。而且,公司正处于现金收购立成景观剩余61%股权的重组进程中,由于该部分股权无法过户,本次重组存在失败可能。

  根据中毅达今日公告,其持有的立成景观39%股权已解冻,但是标的公司现股东之一的万源泰持有的41%股权仍处冻结状态,公司重组仍存在终止可能。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