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01:29 北京商报

  尽管华为第一时间回应,公司从未计划将总部搬离深圳,依然抹不掉一篇《别让华为跑了》带给深圳的忧虑。

  这篇文章指出,近几年深圳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都在明显上涨,特别是去年的“一路狂奔”让不少制造企业感受到了沉重压力。受此影响,未来华为可能将发展中心从深圳转移到东莞。

  与深圳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今年初对外宣布,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上,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官方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估计营收已到千亿级别,纳税额在20亿元左右。而在2014年,华为在东莞的纳税额还在10名开外,只有2.4亿元。

  谁说华为一定是深圳的?当深圳不再是珠三角最吸引企业的城市,是“危”更是“机”。城市腾飞的“独角戏”远不如城市群的发展更好看。这也是我们不只需要北上广深,更需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力量。

  华为的税收贡献已经明显地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扩展。而这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巨头企业能贡献给城市最表层的红利,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一面旗帜,华为的产业辐射效应还会在更远的未来充分释放,而这对于一个曾经失落的东莞意义非凡。

  通过自己的产业脉络牵线搭桥,一大批行业巨头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想来东莞的不只有华为,另一家央企巨无霸、物流和能源装备巨头中集集团也在东莞投资了四大项目,位于松山湖的中集智谷占地面积约530亩,总投资约60亿元;近几年飞速成长的内衣品牌都市丽人,也在从深圳搬迁东莞后大放异彩。

  除了受益的东莞,华为的转移传言,以制造业的名义向深圳也向全国敲了一次响亮的警钟。

  作为一块制造业的招牌,华为专注于搞实业,不搞金融,不搞房地产,更没有广泛涉猎O2O,因此它不可能像银行、互联网企业那样待在浮华富贵的CBD,它们需要的是硅谷式的舒展的工作环境。此外,它拥有大批一线工程师技术工人,上万的员工要买房、要落户、子女要上学。

  而这些东西,深圳越来越难给。一直以来,华为都为深圳创造巨大的产值和税收,但它需要的“反哺”却少之又少。

  华为不是制造业的个例。有资料显示,2008-2014年,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大幅上涨,深圳龙岗以制鞋、家具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大面积倒闭,近几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生存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富士康、中兴等企业已经有了迁址的想法和行动。

  华为总裁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表达了对房地产泡沫的厌恶。这不仅是任正非的忧虑,更是亟待转型的中国制造业的集体焦虑。“高企的土地、税收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即便是强者华为也要小心翼翼,这是华为的思考题,更是整体制造业脱困的思考题。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