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05:29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在市场疯传互联网金融等四个行业并购重组被收紧的当下,华塑控股(000509.SZ)拟近50倍溢价收购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控股权,似乎有点“反其道而行之”。

  本报记者 饶守春 北京报道

  5月22日晚间,华塑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14.28亿元收购北京和创未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和创未来”)51%股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和创未来为一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机构。

  并购标的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华塑控股上述方案甫一发布,外界即对其最终能否成功过会抱有疑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仍然亏损的和创未来,却同时作出了全年7000万元的业绩承诺。

  5月23日,华塑控股董秘李笛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重组早在今年3月就已定下,为提高成功率,公司还特意选择现金支付而不发行股份,“给出高估值也是看中和创未来的成长性,这对于公司目前的经营来说是次尝试和探索”。

  50倍溢价购互金企业

  A股市场再现超高估值并购重组案例。

  5月22日晚间,华塑控股发布重组预案称,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曲水中青合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和创未来51%股权,交易金额为14.28亿元。这意味着,和创未来整体估值达到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标的公司和创未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值仅为5650.81万元,这与公司整体估值相比,评估增值率达到4869.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工商信息发现,和创未来创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业为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及小额现金贷款信息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中介机构。

  根据上述重组预案显示,和创未来目前旗下平台已有注册用户超100万人,单月订单交易额近1.8亿元。不过,根据华塑控股出具的和创未来审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和创未来资产总额仅有6.86亿元。

  除此之外,尽管从2014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和创未来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31.6万元、7994.87万元和4077.75万元,但净利润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205.66万元、-4273.5万元和-64.67万元。

  对此,华塑控股董秘李笛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公司之所以对并购标的作出如此高的估值,原因在于和创未来今年3月已经实现了盈利,公司由此认可其成长性。

  “并购标的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很快。我们给出这个估值,也看了很多家业内公司,包括京东金融、昆仑万维(300418.SZ)收购的公司,都处于亏损中。我们当然也希望把交易价格调得合理些,这样对公司也有利,但估值真不好说。”李笛鸣说。

  李笛鸣还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收购溢价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控股权,在于原有主营业务门窗制造已是传统行业,很难有进一步盈利空间,因此“想试一下新方向新业务,做一些探索”。

  这一点在华塑控股近年财报中有明显表现。近10年中,公司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亏损,去年更亏损达到1.6亿元,为历年之最。

  而由于是现金支付,为完成本次交易,华塑控股称,公司除将通过自有资金外,还将通过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筹集交易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华塑控股本次拟向中江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借款,借款的金额约为6亿元,借款年利率为8.5%。

  并购收紧成功过会存疑

  华塑控股给予和创未来近50倍溢价的估值,或许也与后者作出的高额业绩承诺有关。

  根据上文重组预案显示,尽管和创未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仍然亏损近65万元,但其仍给出了今年将要实现7000万元的业绩承诺。除此之外,和创未来还保证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1亿元和3.4亿元。

  李笛鸣对此表示,和创未来今年3月已经实现了盈利,且公司成长性非常好。华塑控股亦表示,并购标的所处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未来2020年还将达到40万亿的市场规模。

  然而目前,比业绩承诺难以实现更值得华塑控股担忧的,或许是将成为本次重组“拦路虎”的有关并购重组政策的收紧。

  此前,市场传闻监管层将暂停上市公司对文化、游戏、VR以及互联网金融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但随后又有消息表示上述四类并购重组并非“一刀切”,但确有收紧。

  这一点或可从上周五升华拜克(600226.SH)拟收购游戏公司成都炎龙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过会看出一二。升华拜克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重组案已经收到监管层的有条件通过,其间并未听说有对游戏行业并购收紧的传言。

  北京某投行负责并购人士则对此表示,监管层收紧四个行业的重组,重点或在于并购资产质量是否扎实、资产估值是否合理、业绩承诺是否注水等三个主要方面。

  李笛鸣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筹备此次重组,得知上述监管收紧的消息后,为保证成功过会,也对方案作了相应的调整。

  “监管层没有‘一刀切’,但也的确在严控,只是具体的严控方向还不清楚。我们也看了一些前例,知道不会一概而论。”李笛鸣说,“为了提高成功率,我们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知道发行股份支付的方式成功可能性不大,当然这也与我们还有一个增发没有结束有关。”

  李笛鸣同时表示,目前公司还未考虑到失败后的事,也不知道重组到底会不会成功。(编辑 李新江)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