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1日03:04 华夏时报

  友谊小船说翻就翻,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盟发难意在贸易保护

  欧盟发难意在贸易保护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一场坚守了15年的堡垒,却在几小时的讨论中轰然倒塌。

  5月14日,欧洲议会以546∶28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按照之前的协议,中国加入WTO15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12月11日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如今就差半年时间欧盟却翻脸了。欧洲议会解释称,中国钢铁大规模低价出口欧洲,使得欧洲诸多钢铁厂招架不住,被迫倒闭。

  事实上,欧债危机后,中欧高层造访频频,并敲定多项合作协议,但万万没想到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欧盟一反常态,概不认账,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而拒绝承认的背后,是近年来中欧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当年,中国加入WTO时,中国经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国家掌握了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而欧洲国家更是理直气壮地认为,中国的低端产品可以和欧洲的中高端产品形成互补,出口中国有利可图。

  不曾料到,欧洲的“一厢情愿”被中国改写了。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十多年,中国的低端产品畅销全球,就连原本属于欧洲产的中高端产品也一个个被“中国制造”替代,比如中国高铁、船舶等。这可能就是过去素以散沙自居的欧洲议会,在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如此高度一致的缘由。

  不只是为了钢铁

  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际,欧洲经济却遭遇了漫长的欧债危机而不能自拔,加上欧洲国家各有各的算盘,难以应对“中国制造”对“欧洲制造”的冲击。不曾料到的是,欧洲国家居然把这一切归罪到“中国制造”上,并罕见地选择了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示报复。

  如今,中欧的贸易往来金额巨大,单纯地对中国采取拒绝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无疑会使得“欧洲制造”赢得短暂的喘息之机,但难改其产品的自身劣势。

  对此,媒体的普遍解读是,美欧之所以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无非就是迫使中国就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展开新一轮谈判,以便其从中渔利。欧美之所以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发难,是因为欧美国家认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异于赋予中国倾销的权力;因为中国加入WTO时签署的协议里有这么一条:“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用该国的实际价格,而采用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第三国(替代国)的价格数据作为正常价值。”

  举例来说,假如中国一吨钢材的成本为250元,欧盟和美国都是500元。当中国以每吨350元的价格卖给欧盟时,如果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就会将中国钢铁生产的成本以500元/吨为参照,而中国以350元/吨的价格销往欧洲,就是恶意倾销。反之,如欧盟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中国就不算倾销了,而是公平交易。目前,欧盟还认为,一旦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钢铁业可能将涌入欧洲市场,毕竟中国的钢铁产能有十几亿吨,需要通过出口化解产能过剩的危机。

  据外电报道,欧洲议会对中国施压,原因是钢铁业生存艰难,如德国最大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坏消息不断,净负债过去3个月再增4亿欧元。就在欧洲议会辩论之时,会场外聚集了德国钢铁业的数百名工人,抗议对中国“倾销”的不作为。

  欧盟代表也认为,如欧盟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洲的经济将会遭受破坏性的打击,如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下降1%至2%,流失工作岗位170万个至350万个。

  中国如何接招

  根据当时加入WTO的缔约条款,欧盟等各缔约国在15年后的2016年不能再借口中国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而以替代国产品为参照来对中国进行“反倾销”。那么,到底是承认还是不承认?欧美无可奉告。因为他们也不违法,条约也没有写明15年后就一定要承认。

  当然也有力挺中国者,包括北欧、英国及荷兰等国家支持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些国家认为,有条件地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使中国更亲近欧洲而疏远态度强硬的美国;二是有利于欧盟内部团结,避免针对个别国家的贸易报复;三是可以赢得中国的青睐。

  中方对此有何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第一要搞清事实,第二要本着诚实的态度尊重事实。过去5年,中国原计划压缩钢铁产能4800万吨,但实际上最后压缩了9000万吨,超额完成近1倍。2015年欧盟进口钢材共3200万吨,约1/5来自中国,因此把欧洲现在的行业困境完全归咎于中国,显然是说不通的。”

  有专家认为,不管现在的欧洲议会、非立法性的决议,还是后边欧洲委员会或者理事会决定的是给还是不给,实际上对中国来说,第三方替代标准的终止都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中国在入世议定书里边写得非常明确,无论是欧盟国家还是美国,还是另外的国家都是共同认可的。无论如何,今年12月11日之后,都将终止替代国。

  要知道,钢铁仅仅是一个引子而已。据报道,美国和欧洲对于中国2015年的许多做法早就极度不满,包括股灾救市、上市公司随意停牌、人民币汇率等,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在过度干预经济。加之当前美国、欧洲的经济也不景气,中国又是美国、欧洲最大的竞争对手,在经济疲弱的时候,谁都不会愿意帮对手一把,此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另一面,这也是中国崛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中国国内的相关改革和对外开放体制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也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良药。中国入世只是迈开了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的第一步,当初都不怕相关条款,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提升为世界第二的今天,更不必拘泥于上述问题。相比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可能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城镇化为什么有问题?

中国的旧型城镇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旧型城镇化异化为房地产开发地产,第二就是各地争相建设超大规模的城市。这造成的大拆大建侵犯了民众的利益,然后就是小城市偏枯,特大城市疯长。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占地面积过大,投资效率低下;其次是各级政府债台高...

如何找出牛股的技术优势

能否跳出唯技术优势的限制,把技术优势内化成对整个产业竞争优势发把控,完善自己对所属整个产业发展的撬动,已经成为众多从导入期到快速成长期的技术类公司的关键。

把房地产当支柱有什么可怕后果

泡沫是一种中间现象,这是资本过剩必然会产生的一种中间现象。根源在于城市化推动了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导致了大量的资本活动,这些资本活动在某一市场集中爆发,就产生了泡沫现象。

中国能靠什么来超过美国?

本质上讲,世界上各主要文明体在进行一场竞赛,看谁能首先通过变革走出当前的困境。这一场竞赛的胜者将会是未来几十年乃至本世纪世界文明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