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8日03:08 上海证券报

  上市险企火拼“以量补价” 四月核心保费指标持续高企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上市保险公司正在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来弥补投资收益下滑导致的利差收益缩窄问题。而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股市及理财资金的相对分流,使得国内保险行业正处在一个保费持续流入的大环境下。从行业标杆龙头的上市保险公司前4月业绩中,便可管窥行业之概貌。

  火拼“个险新单”

  随着资本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通过保费收入的强劲增长来带动投资资产规模的提升,以弥补收益率不够理想的问题。盈利模式由“高利差”转向“以量补价”,将成为今年寿险业的常态。

  根据上海证券报掌握的最新行业内部数据来看,上市保险公司的核心保费指标“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持续高企。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4月单月的数据分别约为650%、50%、30%、50%,1至4月的累计数据分别约为250%、40%、90%、60%,持续强劲增长势头凸显。不过,上述数据并未得到公司方面的官方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每月定期公告的原保费收入,“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已成为投资者衡量寿险公司利润水平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因子,由此方可窥探寿险公司业务价值的含金量和稳定性。尽管重要性凸显,但目前该指标仅限于公司及行业内部交流,并不在每月对外公示的指标行列。

  多因素合力助推这一核心指标持续高企。接受记者采访的保险业人士分析认为,原因在于:一是伴随保险知识的逐步普及,近年来民众对财产、养老健康等方面的保险意识日益提高,购买保险的主动性需求明显提升;二是虽然今年一季度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明显下滑,但去年投资收益率却创下新高,而分红险盈余结算滞后的特殊性使得分红险收益率仍维持高位,尤其是在当下低利率环境下,较其他理财产品仍有较高吸引力,致部分股市及理财资金持续分流至保险产品。

  此外,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尤其是保险代理人准入限制放宽后,导致代理人人数规模持续高增长,直接带动了个险新单规模的高企。记者从一些主流寿险公司获悉,其营销员规模成倍增长,大大超出行业市场及公司自身的预期。

  普涨背后的个体差异

  不难发现,在新单保费持续流入的大环境下,不同上市保险公司仍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在非上市保险公司中同样存在普遍性。普涨背后不同险企之所以存在差异,与各自在利率环境下不同的渠道策略、产品策略高度相关。

  这主要表现为,“拳头产品”策略不同。一些寿险公司今年主打“高利率年金+万能险”的组合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快速返还,比如保单生效10天至几周内就可返还保费的10%至20%,如果不领取则可直接存进组合中的万能险账户,这类保险组合产品很容易冲保费规模,但相对来说新业务价值较低;而一些寿险公司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表面上看落后于竞争对手,但很可能是公司自身转型诉求所致,即主推保障型、分红型险种,由此保费增长虽然不高、但增速相对平稳且利润率较高。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除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之外,今年总体上大环境对保险业是有利的。比如,随着“十三五”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包括税收扶持在内的诸多有利因素有望持续推动保险业发展,寿险公司核心保费高增长及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可期。主流投行人士预计,新单保费高增长将推动寿险行业全年新业务价值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资源、人力、品牌等优势的上市保险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尤其是在保监部门近期发文规范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之后,对一些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的中小寿险公司的短期保费规模将形成一定冲击,相反对于坚守做长期保障业务的上市保险公司而言,市场竞争力或将不降反升。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йûмתĿռ

йĺ۾ߣ̫ܷתʽı仯һûڶûҪûһɹйáת䡱ܵ

ϣ

Ȩʿô

δҹ߽ص㣺һǽעػ߶Ŀƽ⡣ҹʻԻߵĸЧӦǽڴ¹߽һǿߵ

˭Ҹ˰

ͽǴô۸ɵɵֲ塣ʵʿ˵Ĺֵûдﵽй˾ʲ100%Ǿ飬Ǿǽǡشģ鲻Ҫո

ȡԤǷزĸͻƿ

ӹԣȡԤʵϾҪͿ̵IJܸˣ̷õءŵĶܣٽزҵԻع顣Ƕ˿̵ġҡ𿪷̵Ŀ־塣ֿ־岻عȵǺͷŴ󣬳ǿ̾Ӱطߵ򲢲ʵ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