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6日06:37 第一财经日报

  科伦药业: 创新开启 下一个二十年

  王柏川

  [在整个医药行业的低谷时期,科伦药业在高端药品和新型医药包装材料这两大领域中都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了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关键升级,形成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迄今,公司已获得了80多个新药证书。]

  “科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是人类最高级的智力活动,知识经济已经构建了新的竞争平台。”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说。

  从设立至今,科伦已经走过二十年历程,建立起中国最大的输液产品帝国。如今科伦再次出发,创新将为下一个二十年的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大量首家新药研发储备,将推动科伦药业抓住中国仿制药的历史性机遇,成为今后发展的强劲动力。

  大输液产品“鼎新”

  作为中国最大的输液产品生产商,科伦药业的传统业务正在迎来转换时机。这种深刻的转变,既承自外部压力,也源于内部主动诉求。

  2015年输液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9.29亿元,较上年下降4.24%。而输液业务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受宏观经济、医药环境、行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输液领域承受着加速下行的压力。

  针对这一形势,科伦药业顺势而为,实施战略卡位,一方面,对玻璃瓶输液产品所退出的非标市场份额,绝大部分由塑瓶包装输液产品替代,并对输液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创新型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品质。201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可立袋(“新型直立式聚丙烯医用输液袋制造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同时,公司的高端软包装大输液车间工程还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子公司崇州君健获批国家发改委注射用包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科伦药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有条不紊地进行。哈萨克斯坦科伦制药厂于2014年7月9日试运行,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逾5000万美元。目前国际制药企业均未在中亚投资建厂,本地制药厂一般都是小规模生产片剂、粉针剂,中亚各国需要的药品主要依靠进口。在输液方面,俄罗斯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医院自产自用的时代,而整个中亚地区也仅有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有两个规模很小的输液生产厂家。因此,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制药厂,不仅可以满足哈萨克斯坦市场需求,还能辐射中亚各国及俄罗斯,服务人群可达2亿左右。

  2015年,哈萨克斯坦科伦国际销售团队建设基本完成,在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常规治疗性输液10个品种全部注册完成。

  2015年科伦药业大输液业务保持基本稳定,该公司输液业务销售数量45.27亿瓶袋,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其中包括可立袋在内的新型包装输液产品销售数量和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抗生素全产业链

  抗生素市场是科伦药业的第二战场。

  科伦药业于医药行业艰难时世反求诸己,远征伊犁。

  2011年3月科伦药业发布公告投资近40亿建设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川宁项目)。2014年,公司上调川宁项目投资总额至59.7亿元,随着硫氰酸红霉素项目发酵技术的提升及头孢类中间体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重新调整一期硫氰酸红霉素年产能至3000吨,提高二期头孢系列中间体项目年产能至1万吨。。

  科伦药业排除困难,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实现重点技术、重点环节的关键性突破,彻底解决抗生素产业链的源头性问题。据悉,当地资源优势明显,而且川宁项目目前已经具备自身发电能力,仅电费一项的开支就比内地的开支节省一大截,该项目正以传统抗生素发酵行业鲜有的方式崛起。

  2015年年报显示,“科伦药业川宁项目稳步推进,环保、发酵、提取等各项方案实施效果明显,目前川宁项目一期‘硫红’已经接近满产,二期头孢进入试生产阶段,达到了50%的产能。”兴业证券对此分析认为,川宁项目具备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

  川宁项目为公司非输液板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水、煤炭、农副产品等优质资源的创新型开发和利用,构建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科伦药业有望在抗生素全产业链的打造完成以后,掌握该领域的全球话语权。

  二十年转变历程,铺就未来新二十年

  二十年间,科伦药业经历过哪些转变?

  1996年创业初期科伦的发展战略是“成本领先,市场驱动”;科伦十周年之际,又前瞻性地提出了“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从创业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从财富使命向组织传承转变”;2010年上市以后,科伦制定了“三发驱动”的发展战略,随着“三发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公司有望从单一的大输液企业成功转型为大输液、抗生素全产业链和高端专科用药的综合性药企。

  在这二十年间一步一步的转变中,科伦药业掌舵人刘革新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才是人类最高级的智力活动,知识经济已经构建了新的竞争平台。”

  “凭着‘哪怕吃不起饭也要搞创新’的‘穷棒子’精神,锲而不舍,在产业升级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科伦做出了长期异乎寻常的努力。”在整个医药行业的低谷时期,科伦药业在高端药品和新型医药包装材料这两大领域中都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了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关键升级,形成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迄今,公司已获得了80多个新药证书。

  科伦目前已组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联合单位进行了高水平的跨专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奋力推进自身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同时,科伦还全方位调动国内外优质资源,建立以成都中央研究院为核心,以苏州、天津研究院以及美国新泽西州和圣地亚哥研究院为分支的五位一体、集约化的研发体系。

  2015年科伦已初步建立包括经典药物设计、新药筛选等关键技术平台的创新体系;2016年将进一步完善研发功能体系,平衡创新风险,构建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的优秀产品线;继续吸纳高端领军人才,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兼顾设计效率和评价质量,努力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药物设计和成药性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候选化合物的临床优势,做好与早期临床的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科伦药业完善和强化生物大分子研发体系以生物药物工艺开发团队为基础,建设覆盖大分子选题、药物发现与评价、工艺研发与GMP生产全过程的国内一流团队;在已有品种基础上,迅速梳理并立项以免疫治疗为核心,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新靶点和抗体新结构项目;立足中国市场开展国际化战略,研究并制定已申报和在研项目的临床战略。

  未来大量首家新药研发储备,将推动科伦药业抓住中国仿制药历史性机遇,成为公司今后发展的强劲动力。创新,将为科伦药业下一个二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йҪصĵ

ΪйҪصĵǡ֤Ͷгȶ͡žΣṹھЭƽͬʱҲòĿѡأȡᡣ

ά

ǰAɸĸҪìʲô

йתȱֱʵֲ֧ǵǰAɸĸҪìܣӿȷעƸĸ·ͼʱڸĸսϣҪַʱгԹĸ֧֣עҪĻʩ裬ҲDZСͶߴʩǰᡣ

DzǺͶѡ

ڰôڼѾأҵʲծҵʵʩϸŴծİҵٸIJѹҵΣֱ٣ͥĿǰծˣƽÿͥҪÿµ20%룬Գÿծ

˭вԪĩտ񻶵ĵ

вԪܹĩտ񻶣гͶĽʵƶȽϴ©¡AɵгǷͶġͶʡĻˣвԪûݡĩ֡ûгɡɡǵıһĻҲͲΪ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