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广州“动真格”积分换礼品效果初现

2014年07月09日 02:08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蓝之馨

  在中国,积分换礼品是一种成本不高却也颇有效的激励方式。目前,这种方式正被许多城市应用于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中去。

  据央视报道,在成都锦江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后,在每个垃圾袋贴上二维码标签(对应居民门牌号和电话),垃圾被运往二次分拣中心后,扫描员将垃圾扫描称重,相应积分就像银行转账一样汇入居民二维码账户,所得积分可换日用品。

  在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广州,类似做法也在个别小区中推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也有人在反思:社区激励并非长久之计,没有了这种激励之后,居民是否仍能做好垃圾分类?显然,在社区为推广垃圾分类而发明的各色激励办法背后,是垃圾分类在中国推行了十几年却收效甚微的无奈现实。

  

  在一些地方,垃圾分类处理好,居民和环卫工人都有物质奖励。

  以广州黄埔区四航局社区为例,小区中设置一个“定时定点”投放点后,居民每天19:00~20:00将垃圾拿下来分类投放。环卫工人不用像以前一样逐梯上门收集垃圾,而是改为定时定点指导居民分类,不仅减轻了工作量,在协助居民分栋出厨余垃圾后还有奖励。对于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每分类正确一次,保洁工人就在积分卡上盖章一次,集满30次就可获得价值10元的商品。

  这正说明了垃圾分类落地的两个关键环节:居民和环卫工人。目前很多地方的情况是,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而环卫工人在运送垃圾时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分类运送。

  激励的做法确实有效。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在实施了激励机制的小区,人们确实对垃圾分类更为认真。

  激励的经费从哪里来?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上述广州黄浦区四航局社区,奖励垃圾分类的经费是从社区、街道经费中出的。

  非营利性环保组织“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巴索风云长期关注垃圾焚烧及垃圾分类话题。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主要的垃圾分类经费都是政府在投入。基层的街道办平时从居民和企业手中收取垃圾费,现在一部分用于激励垃圾分类,属于自收自营。但“虽然规定了要收垃圾费,有些小区还没有真正收”。至于政府为了垃圾分类已经投入多少经费,巴索风云坦言:很难统计。

  之前,广州也提出过垃圾按袋收费的改革思路,但过去了两三年时间,这项改革思路仍未变成现实。

  “改变收费方式非常难,居民都不理解:我现在做分类了为什么还要我交钱呢?之前是环卫工上楼来收,而现在要下楼去扔垃圾,为什么还要交钱?”巴索风云说,而在国外这是很正常的。

  搜狐副总裁刘春上个月发了条微博:“韩国为什么垃圾分类做得好?韩国环境部长说:我们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我们每个垃圾袋收费3000韩元(20元人民币左右),而可回收的垃圾不收费,只有用于填埋焚烧的垃圾才收费,所以很多家庭主妇会积极自觉去分拣垃圾。这项政策关键是定价,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把垃圾填埋焚烧的成本与垃圾袋的价格挂钩。”

  业内人士认为,条件成熟时实施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是未来的趋势。

  基层责任与动力

  垃圾分类最终要落地,关键在于基层组织。

  巴索风云说,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基层没有比较好的激励机制,而实际操作方物业公司和清洁公司在垃圾分类的态度上也并不太积极。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基层街道办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不一,有的只是当做任务随便应付了事。比如宣传方式单一,只是在小区里贴一贴海报,而这种方式对居民触动不大。社区也缺乏比较好的监督机制或劝导机制。

  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也有自己的委屈。广州黄埔区某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居委会人数不多,如果没有额外聘请的监督员,整个社区一下子都搞定时定点投放,监督不过来。而在没有物管的小区,监督员的作用又格外重要。物业公司也对人力不足、资金压力大表示为难。

  针对这种情况,广州近期制定了《关于街道和社区居委落实垃圾分类相关规定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街道党工委书记为垃圾分类的第一统筹责任人,垃圾分类减量结果还将作为街道领导班子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经历过多种方式的摸索之后,广州目前渐渐将垃圾分类聚集到几种模式:定时定点投放、定点不定时投放、上门收厨余下楼扔其他垃圾。本月10日,广州将再次召开垃圾分类动员大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定时定点投放+误时投放”模式。并将鼓励居民家庭“干湿两分”,明确到2016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将实现“干湿分类”收运。

  巴索风云告诉本报记者,干湿分离确实是垃圾分类中的关键。他曾多次去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参观,厨余垃圾如果跟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工作环境非常糟糕,味道非常重,也很脏。即使从中再分出一些有用的垃圾,也要再清洗才能利用。而如果从源头就能把干湿垃圾分类好,中间就省去了很多功夫。

  环卫工和拾荒者目前其实承担了城市垃圾分类的重要角色,但是这样的分类仍然较为初级和不彻底。广州番禺区一处填埋场的负责人曾告诉本报记者,从居民区运往填埋场的垃圾按道理是已经分类过的,但是在填埋场仍需进行二次分类,而这次分类还可以分离出10%~15%的有用垃圾。

  在6月广州的一次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座谈会上,市长陈建华表示,鉴于广州每天4000多吨的可回收垃圾都靠废品收运大军收集,目前正制定相应补贴政策,鼓励更大规模的回收。

  

  尽管垃圾分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垃圾分类运转的整体机制仍有待协调和完善。

  巴索风云指出,国外的垃圾分类已经形成了非常清楚和完善的机制,“比如有害垃圾分出来去哪里、厨余垃圾分出来去哪里,垃圾的去向梳理清楚后,告诉每家每户应该怎么做,并建立一个比较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有的国家,如果居民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环卫工可以有权拒收垃圾。

  此外,巴索风云认为,政府还应对循环产业经济有更加长远和全面的规划。比如,如何处理低附加值的垃圾。

  广州市城管委设施管理处熊孟清指出,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必须协调推进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驳运等各个环节。

  “现在的情况是,垃圾分类有的环节不能很好衔接,比如居民垃圾分类搞好了,但是没有分类运输,这样也是白搭。”巴索风云也指出这个问题。

  尽管有些滞后,政府目前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从硬件设施来说,广州配套了分类运输车、有害垃圾仓库,设计了不同垃圾的运输线路,对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改造。广州专门处理餐厨垃圾的处理厂也正在建设。

  政府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引导发力?《新华每日电讯》特约评论员朱昌俊撰文指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投入。包括宣传垃圾分类的作用、方法等,如在日本就有“怎样扔垃圾是一件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听老师讲的事情”的说法。此外,还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如垃圾分类袋、分类垃圾桶、回收站等。最为主要的是,政府部门还是要善于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中来,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其次是立法。包括制定严格的企业包装物生产标准,明确企业在垃圾分类回收中的责任,促进生产工艺的提升等。制图/蒋皓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海南副省长谭力被查 赈灾中曾微笑(图)
  • 体育皇马传奇球星迪斯蒂法诺去世 享年88岁
  • 娱乐赵薇发美照撇吸毒传言 王菲方严正否认
  • 财经 人民日报:养老金巨亏说法很片面
  • 科技舌尖上的硅谷:谷歌食堂全球最牛
  • 博客给陈光标发世界首善证书的组织揭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辅导员与在校男大学生隐婚 放弃留校
  • 李光斗:谁是商业世界杯的赢家
  • 钮文新:金融倒爷带给中国金融大麻烦
  • 金岩石:A股未来三年必有牛市
  • 朱大鸣:房价难免天价茅台腰斩命运
  • 曹中铭:大量绩差公司将会被扫地出门
  • 冉学东:中国低端制造业转型无望
  • 李佐军:我国居民为何不敢消费
  • 张炎夏:别指望会发生美式次贷危机
  • 石麒麟:对投资核爆效应的思考
  • 叶檀:证监会退市制度大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