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国游客急速增长

2014年03月19日 02:32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世界最寒冷最孤立大陆南极洲,无疑是世界最大的科学实验室,这里既是科学家科考的理想之地,更是探险家们的天堂,也是少数人旅游的探访之地。依据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建立游客数据统计到2013年,全世界共有43万游客到访过南极,游客年均人数约1.8万人左右。

   以往到南极的游客均来自发达国家,特别是来自人均收入10000美元以上的国家,欧美发达国家贡献了国际旅游消费一半以上的份额,显示出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密切相关。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9100美元(PPP),可以解释中国到访南极游客人数增长的原因。另外,到2013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消散,欧元区经济仍然是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位第二。从到访南极游客国别比重的变化看,无疑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国实力转换的缩影。

   2014年将延续中国游客数量继续上升的态势。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参加了凯撒旅行社组织的“海钻号”穿越南极圈探索之旅。“海钻号”可载乘客189人,所有乘客都是中国人。在此之前,乘坐“奥特刘斯”号游轮的上百人中国包船到达南极。“海钻号”所属船公司的中国总代表陶丽娜女士告诉记者,“海钻号”下一个航次依旧是中国人的包船。当结束南极探险返回阿根廷乌斯怀亚港口时,在“海钻号”身后出现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而在两船身边的是载客2118人的无极号游轮(Celebrity Infinity),该船一侧的露台上,几乎约有一半是中国人在向同胞打招呼。只是记者举目所见,2014年春节前后,约有1000多名中国游客到访南极。

   面对来势凶猛的中国人南极游,人们的态度大有不同。首先是船运公司喜见初尝市场转向开发的成功。记者所乘的“海钻号”探险船隶属美国夸克公司 (Quark Expeditions) ,该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国际上专营南北极探险线路最安全以及信誉卓著的探险邮轮公司,其经营的船队与经验在同业中遥遥领先。每年有40个航次前往南北两极。正是看准中国市场的潜力,1996年夸克公司与奇航旅游公司(Amazing Cruises & Travel, Inc。) 结成探险旅游市场合作伙伴,并由其负责开发中国大陆以及亚洲的华人市场。在2008年金融危机欧美市场份下降后,具有前瞻性的中国市场开发,避免了公司经营的波动与风险。“我们国家之前也有零星的人到南极来,主要是媒体人拍片或者报道。从2005-2006年开始,才真正有中国的游客来南极,这几年旅行社开发南极项目,游客人数开始上升,但是仍旧与传统欧美市场不能相提并论”,陶丽娜介绍说。

   与船公司给予中国游客极大的热情不同的是,国内媒体屡屡发出质疑。有媒体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南极必然引发南极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以及影响科考站工作的正常进行。百年来都是欧美人到访南极没见有任何担忧,国人刚刚到访南极,即出现质疑,事实是,南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一直存在。南极生态旅游既是人类感受、体验与研究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方式。在船方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记者体验了南极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

   拍卖会的拍品包括在合恩角驾船15分钟、南极探险航海图与资助企鹅研究项目等等。参加拍卖会的人们热情高涨,拍卖金额所得14150美元,创下了“海钻号”历次拍卖会的最高纪录。根据船方介绍,以往拍卖所得款项只有5000-6000美元左右。所拍款项将捐赠给不同的南极保护组织。其中资助企鹅的拍卖最高出价到3600美元,成功竞拍者得到的只是可以有权实时监控企鹅的活动。目前在南极大陆正在建立南极动物监测网,以采集气候变化条件下对不同种类企鹅种群的影响。这个项目是牛津大学所建立,该项目负责人Tom Hart介绍,正是通过与旅游运营商的合作,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资助,在南极半岛和周围的岛屿建立更多的监测站点。

   至于游客到访南极影响科考站工作的正常进行听起来些道理。极地办的一位负责人在邮件回复中解释到,如果游客到访,给每人喝一杯水都要消耗上百个一次性纸杯。而目前我国的极地科考站物资储备有限,尚没有能力接待游客,科考队员也没有更多精力去照顾和管理旅行者。

   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英国南极遗产信托的做法。南极遗产信托基金是连接南极公众参与和支持的机构,该信托基金已支持多个英国极地机构约41万英镑投入宣传和教育项目。在南极拉可罗港(Port Lockroy)的英国站,这里接待过成百上千的各国游客,记者不仅参观了英国站的南极博物馆,还与南极站邮局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这里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促进公众参与的宣传和教育基地,为此,英国政府也给予了财政援助。

   虽然中国政府目前并没有将南极洲作为一个正式的旅游目的地,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访问科考站的规定。但是,未来时期中国游客到访南极数量的增加是一个大的趋势,人们期待有多个理由期待---南极探险与南极科考的意义并非仅限于科学研究领域,其本身负有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普及不可推卸的责任。(赵忆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亚冠-郜林2球恒大3-1全北 鲁能2-2浦项
  • 娱乐网曝选秀无快女 好声音最美和声获批文
  • 财经海鑫钢铁30亿负债:老板很淡定政府干着急
  • 科技天文学家找到宇宙大爆炸决定性证据
  • 博客飞行员:解析MH370战术躲避动作秘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神老师网络爆红 网友惊呼“重考川外”
  • 方泉:央行霸道出手有点盗行逆施
  • 不执着:阿里赴美上市究竟肥了谁
  • 马光远:人民币步入贬值周期
  • 罗天昊: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四大隐忧
  • 朱大鸣:让房价跌40%的只有信贷政策
  • 章玉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 小艳红:互联网改变博彩业启示
  • 吴国平:第一波吃饭行情即将开席
  • 水皮:肉还不是烂在锅里?
  • 叶檀:扫荡人民币套利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