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民意致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并存

2014年03月19日 02:17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冯郁青 徐清子

  中美公众对于双方经济、政治态度有那些改变?公众舆论对于政策倾向起到多大的作用?

  近日,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Charles Tien 博士在美中国际商会举办的论坛上表示,美国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公众舆论对中国的态度。

  美国对华政策并不是单一友好或敌对的态度,而是亲疏结合、时近时远。虽然与中国签订《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协议》,召开高级别军事会议,然而2011年,美方却行为出格,比如向台湾出售军火等,导致双方关系经常在稍有好转时遭到逆转。导致美国政策充满矛盾性的原因,是美国公共舆论的矛盾性。美国民众对待中国的态度是既感兴趣又保持警惕。根据1967~2013年间的数据,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由敌对经缓和,最终趋向亲疏各半,但敌对情绪略高于友好态度的状态。这种矛盾的态度,导致美中两国既有合作,又存在争议。美国既考虑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又把中国当作一种潜在威胁。

  美国对华积极和消极的两类态度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视中国为敌人、不友好,但不敌对、友好但不是盟友、是美国的盟友。1983年,选择“友好,但不是盟友”的比例为47%,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1997年,“不友好,但不敌对”的选项为27%,与排名第二、占21%的选项“友好,但不是盟友”相近;2001年,对华不友好的态度成为主流,占44%;2006年,对华态度有所扭转,48%的人选择视中国为朋友,但非盟友;虽然这一比例在2013年下降至44%,但仍然领先于其他选项。

  在2012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46%的人认为20年后,中国将主导世界经济,38%的人认为这一经济主导角色将由美国扮演。在2014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有87%的人认为10年后中国将成为美国重要的威胁。

  而中国随着实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公众对美国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好感率在2010年为58%,2012年为43%,认为于美国是合作而非敌对关系的中国民众比例由2010年的68% 下降至2012年的39%;2003~2013年间,中国民众对美国总统的信任度在2006~2008年间略高于30%,于2009年达到62%的高峰,2010年降至52%,2013年又降至31%;而对“是否”崇拜美国先进科技的调查中,选择“崇拜”的中国民众比例有所减少,这一数字由2002年的87%下降至2012年的73%。在中美关系中,人们倾向于认为是敌对关系,对奥巴马在国际事务中做出正确决策的信心比较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亚冠-郜林2球恒大3-1全北 鲁能2-2浦项
  • 娱乐网曝选秀无快女 好声音最美和声获批文
  • 财经海鑫钢铁30亿负债:老板很淡定政府干着急
  • 科技天文学家找到宇宙大爆炸决定性证据
  • 博客飞行员:解析MH370战术躲避动作秘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神老师网络爆红 网友惊呼“重考川外”
  • 方泉:央行霸道出手有点盗行逆施
  • 不执着:阿里赴美上市究竟肥了谁
  • 马光远:人民币步入贬值周期
  • 罗天昊: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四大隐忧
  • 朱大鸣:让房价跌40%的只有信贷政策
  • 章玉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 小艳红:互联网改变博彩业启示
  • 吴国平:第一波吃饭行情即将开席
  • 水皮:肉还不是烂在锅里?
  • 叶檀:扫荡人民币套利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