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上空逐渐“拨霾见日”。然而,2月持续严重的雾霾天气,仍让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感到心有余悸。
昨日(3月18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2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北京位列第十位。
对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之前虽然多数时候未跻身污染较差城市前十名,但是,它的空气质量在较差城市排名中一直比较靠前。而体现在月度的这种变化,往往和扩散条件相关。
北京再上“黑榜”
环保部通报的结果显示,2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3%,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9.7%,轻度污染占20.3%,中度污染占7.2%,重度污染占8.3%,严重污染占3.9%。其中,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超标天数的91.8%。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2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邢台、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西安、廊坊、衡水、济南和北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继去年5月之后,北京再次进入空气质量“黑榜”城市名单。
马军认为,北京再次进入相对较差城市排名前十,一方面和当月的扩散条件相关,另一方面也受自身污染物排放和周边污染物排放影响。
此外,相较于1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监测城市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降低0.6个百分点,与1月份相比提高6.1个百分点。
检查频现事先“打招呼”
自去年初以来,环保部对重点区域和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会按月公布,对比历次数据不难发现,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中,排名靠前的城市名单变化并不大。
除了气象条件因素外,污染物排放问题更为关键,尤其是企业违规排放、数据造假等问题,一旦通过暗访、突击检查等形式,将可查出大量违规企业。
今年2月,环保部组织了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就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所到之地几乎均存在环境违规企业,甚至部分地区企业违规排污问题较为严重。
今年3月,环保部将在全国开展专项检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检查中做到 “三不”、“三直”,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
不可否认,暗访、突击检查等手段已经成为了打击企业环境问题的利器,那么,是否折射出日常的环境监测、监管已流于形式了呢?
马军认为,当前有很多企业都存在环境问题,而且问题非常严重。然而这些问题并非很隐蔽,有些是相当明确、清楚的。但是,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检查之前,都和企业事先打了招呼,很多都是在表面上糊弄。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谈到自己在地方调研经历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曾听地方群众反映,当环保执法车快到企业门口时,企业大门口就会有人喊赶紧关停相关设备。“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只有在暗访中才能查出来。”上述专家表示。
实际上,政府对一些重点污染源都安装了实时监控设备,通过监控数据,地方环保部门可以较轻易地了解一些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一旦发现违规排放将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一些企业违规排放的问题,当地的环保部门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马军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环境执法中存在很大的漏洞。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