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食品葛俊杰:应进一步改革食品监管机构

2013年03月14日 02:29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欣欣

   从3月1日开始实施的香港奶粉限购令让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了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作为食品行业的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俊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回应称,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国内奶粉目前比较安全。

   “其实面对香港奶粉限购的事情的讨论,我的心情也很复杂。”葛俊杰说。但他表示,伊利、蒙牛、光明三家国内大型的乳品企业的报表尚未披露,但其估计应该比去年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奶粉业务也应该有两位数的增长”。

   葛俊杰认为,目前国内的品牌奶粉,包括外资在中国投资生产的品牌奶粉,仍是中国市场的消费主流,“从国外代购是部分消费者的选择,这非常正常,但绝不是全部”。

   “这几年食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都已经得到重视。”葛俊杰解释说,“以光明为例,光明集团销售规模已经超过了1200亿,并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来保证产品安全。”

   以牛奶为例,葛俊杰称,光明乳业的产品大部分已经是其旗下自有牛奶集团饲养的牛奶进行原料供应,“包括饲料都是光明自己生产的”。

   除了企业自身加强产品管理以外,葛俊杰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体制还存在薄弱环节,其在“两会”期间以人大代表身份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建议对食品监管机构进行改革。

   而3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整合国家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葛俊杰建议配合机构改革,还应该加快修订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两法合并修订,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

   葛俊杰还表示,光明集团还会继续加快其国际化战略,“利用国外的原料、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引入好的商业模式,与国内市场协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从2009年开始,光明集团频频出手,完成了对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法国DIVA波尔多葡萄酒公司、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公司、英国维多麦食品公司的四项并购。

   “未来三年,国际化将是光明的战略重点之一。”葛俊杰说,“公司未来三年国际业务占总体营收比重会将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至25%左右。”

   但葛俊杰表示,国际化的渠道并非只有收购兼并一种,“投资参股、构建国际采购体系和国际分销网络以及利用海外的资本市场,都是值得研究的国际化渠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改名
  • 体育亚冠-国安2-1日本冠军 贵州客平水原
  • 娱乐曝李天一小学照被疑19岁 李母坚称未成年
  • 财经煎饼果子传递经济信号:现在6元02年1.5元
  • 科技三大运营商对微信等OTT业务摊牌
  • 博客政协委员投票后都在干什么(图) 两会博客
  • 读书宋教仁为何与革命战友孙中山不合
  • 教育俞敏洪:大学分等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 育儿深圳比基尼美女举牌倡议母乳喂养(图)
  • 管清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债务风险
  • 徐浩然:王老吉会被加多宝拖垮吗
  • 杨涛:解决房地产迷局需跳出旧思维
  • 罗天昊:国家应确立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
  • 赵伟:后危机大国利益得失盘点
  • 李光斗:中国的运动式打假(组图)
  • 朱大鸣:王石放言房地产泡沫破裂靠谱吗
  • 张化桥:董事长的业绩假象
  • 梅新育:中国需要发改委
  • 罗天昊:南水北调 不如迁都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