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主义催生建筑企业恶性竞争
本报记者 张龙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宝成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行业分割、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性建筑市场的形成;工程款拖欠依然严重。
在中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多个部门、行业具有波及和关联效应,其中与钢材、水泥等50多个行业、2000多种品种有着产业关联,更对促进就业有重要作用。
尽管相关法律越来越完善,但地方保护仍旧存在,手段更加隐蔽。“主要表现在要求非本地企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以备案制手段限制非本地企业参与投标;要求竞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达投标现场;要求非本地企业缴纳名目繁多的保证金等方面。”许宝成说。
对此,许宝成认为,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增加诸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本地区以外的企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招投标活动中不得强行要求法定代表人到达投标现场,不得设置任何门槛以限制外地企业参加投标”等;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投标监督机构,目前国内招投标监督体制为各部门分散管理,缺乏统一的第三方专业监督机构,容易造成监管缺位和滋生腐败等问题。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全国性建筑市场的形成,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背后,是地方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70414家,大量规模和实力相似企业经营领域趋同,在市场上相互之间一味地进行价格竞争,垫资、压价、不付工程款和拖欠工程款现象到处可见,各种恶性竞争行为导致建筑企业“优不胜、劣不败”的结果。
在许宝成看来,拖欠工程款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另一大“恶疾”,“目前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经常出现建筑企业通过法律手段仍然难以追讨回工程款,而农民工闹一闹,政府才会逼迫建设单位向建筑企业支付一部分拖欠的工程款、用以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恶意讨薪事件的发生。”许宝成指出。
从2003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款清理力度,通过严格项目审批、规范建筑业市场项目管理、增强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等措施,使得工程款拖欠现象有所好转。但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工程款支付比例仍然偏低,部分项目支付比例仅70%至80%。另外,一些建设单位(业主)收取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保证金,也成为工程款拖欠的一种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市场中收取的保证金能够达到合同标额的15%至25%,虽然各种保证金有归还期限,但在实施中建设单位(业主)会以各种理由拖延归还。
许宝成认为,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将职能向服务、保障、执法监督检查上转变,减少对工程建设领域各个环节的直接管理,完善建筑市场监督机制,加强监管执法力度,逐步改善建筑业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的现状,提高执法效率,为发、承包双方创造公平交易、信用守约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