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扬称中国参与G20会议目标很务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18:21  新浪财经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财经会客厅》。今天G20峰会就要在伦敦召开了,经济总量占世界80%,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将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加强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方案。峰会的决议对未来经济格局的重塑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李扬老师,来跟我们谈一下这个话题。李扬老师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李扬: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召开的G20峰会各国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欧洲方面它强调加强监管,美国强调增加财政刺激,发展中国家则提出了要挑战美元的地位,以及增加在IMF和世界银行的话语权。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G20是不是有可能会变成一长口水战?各国的利益如何在这之中寻找到一个平衡,以有利于更多共识的达成呢?

  李扬:你说这次会是不是会变成一场口水战,口水战这个词很形象,它比较形象地揭示了这个会议的性质。我们知道G20的会议是一个非正式磋商,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它是一个协商机构。

  从它历史上看,从1994年开始是6国,西方最发达的6国。它们6国协调立场,针对当时的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以及国际金融问题,协调立场。觉得除了日趋复杂的国际事务六国不够,于是加了一国,就是七国。七国之后,在苏联东欧聚变之后,俄罗斯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七个国家又觉得,把俄罗斯排除在外,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就把俄罗斯加进来了,就是7+1,有人说是8。在上个世纪末,又随着世界经济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还是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于是8个国家又觉得,要想讨论透彻国际经济和金融的问题,要想获得一些有可操作性的成果,必须要考虑其它一些国家。所以,扩展到今天20国。

  我们回顾这个历史其实就想说明,它是一个不同利益的代表人齐聚一堂,所以首先是说自己的不同意见,因为G20国家里边有非常发达的国家,也有新兴市场里的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历来国际经济和金融舞台上,历来就有不同的声音。所以,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更多的像是一个论坛,它通过一些宣言等等也不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所以,它更多像是一个论坛的性质。

  当然由于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深化,世界各国不可幸免,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有了共同点。比如说共同点是我们就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恢复信心,在全球经济急剧衰退的情况下,各国采取积极的措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相互关系处理好,使得经济恢复到正常运行的轨道。再比如在这次危机中暴露出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希望对它进行修正。再有,在危机的情况下,各国都不自觉地开始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而人们从理性上认为保护主义是不好的。这就是共识。在不同的立场基础之上有共识,我想这次会是一个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寻找共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它恐怕很难抱有过高的希望,但是相信能够达成一定的相同意见,从而这样的一些意见能够指导各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主持人:在伦敦峰会上我们有5项基本的任务,首先大家会把使世界金融市场重新恢复信心、如何来应对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上。可是在目前的救市方法上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比如美国就希望尽量加大经济刺激的力度,但是欧盟希望能够维持现在2000亿元的救助金额不变,是为了避免欧元贬值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您认为在分歧如此大的情况下,这种问题还有进一步的磋商的空间吗?

  李扬:磋商的空间是有的,但是冀望过高恐怕可能会落空。你刚刚谈到美国有美国的角度,它有它的重点,它的重点是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财政的刺激力度,这是基于美国的国情,基于美国的利益所做出的决策。

  应当说从救市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这样一种策略是合理的,欧洲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复杂就复杂在这次危机的深度以及应对危机的这些措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它需要一些制度保障,而欧洲本身不存在这些制度保障。说得具体一点,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大家把它认作为一场金融危机,再往前甚至只是把它放在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这样一个领域中,后来大家发现是一个金融危机。一般来说解决金融危机可以用货币政策,用货币手段,我们看第一轮的救市,世界各国高度一致,普遍降息,普遍由中央银行提供各种各样的资金支持,在支持过程中有很多新的创新。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入和发展,大家就发现仅仅靠货币政策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就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者、财政政策走向前台。

  这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国家,以及包括对于中国这种国家来说,都很正常,而且这个转移是比较顺畅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欧洲的情况就非常不同,它有统一货币,但是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识别的财政主体。我们看欧洲欧元启动的时候,它也知道货币背后是财政,财政又不可能统一,因为它都是一个个主权国家,所以它用了一个条约,这个条约规定有几条,现在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说各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的2%,政府债券的余额不得超过GDP的60%。它作为一个门槛,你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才能加入欧元区,这个欧元区的一些好处你才能获得。它以一个条约的方式来维持货币体系的运行。但是如果这个体系正常运行,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冲击,这种缺陷看不出来。但是当要掏真金白银的时候,当危机揭示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密不可分联系的时候,需要财政当局到第一线的时候,欧洲就基本上没有办法再深入下去。所以,在欧盟以及欧洲所属的一些国家,对于财政刺激都采取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并不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在这样一个体制框架下做不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欧洲不愿意加大财政刺激力度有时是不得已的。如果仅仅就它本国来说,如果不涉及到欧元这样一个覆盖这么多国家的一个大货币来说,我想它也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财政刺激政策。

  我们不管原因怎么样,对于它可能采取的措施来说,它自然就会和美国产生分歧。大家也注意到,中国的立场是希望各国采取切实可行的财政刺激措施。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形势的时候讲了四条,第一条是更大规模地增加财政支出,这对于我们货币财政完全统一的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对于欧盟这样一个经济体来说,它顺理成章,但是体系使得它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所以,不同的利益诉求是基于不同的经济体的结构。正是因为这个结构不同,所以我们不太容易指望在这次峰会上能够有非常强有力的措施。我想会有措施,但是强有力的措施就比较困难。事前传出来希望在这次会上通过一个有约束力的共同约定,比如说大家都要拿出GDP的2%来刺激经济,如果不行的话,明年到4%。也许会获得原则性的通过,但是具体实施还要看国情,看它的整个政治结构是不是能够支持这样的一个意见。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主持人:在这次峰会上,我们大部分的讨论都是框架性的、原则性的、方向性的,至于实质上的推进都很难。就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个事来说,我记得在上次的华盛顿峰会上对这个问题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李扬:谁也不敢反对。

  主持人:大家都说我们以后不可以再建立新的贸易壁垒,但是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20个国家里面有17个就在此后建立了新的贸易保护的措施。您认为在这次的G20峰会上,这个问题是否会拿出来长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