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月进出口仍双下降 拉动内需有赖公共品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0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北京报道

  2月11日,中国海关将发布2009年1月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知,1月中国进出口仍然出现“双下降”。

  外贸重镇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海关或外经贸系统官员皆向本报记者证实,当地1月的进出口继续下降。

  这也是中国进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为十年来首次。

  低迷周期持续

  中国年初的出口低迷,往往被视为与春节因素相关,但是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即使剔除春节因素,1月出口仍然不景气。

  “去年11月以来的进出口突然下降,主要是企业的生产周期受到了原材料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不光与金融危机有关”。一位地方外经贸官员表示。

  该官员分析说,一般来讲,外贸企业的生产周期包括接单——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整个周期长达数月。而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材料价格迅速下降,导致出口企业和国外采购商都难以判断形势,不敢下订单和接单安排生产。因此各地都出现了企业订单急剧减少、出口急跌的情况。

  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大部分为供生产加工的原材料。海关统计显示,自2008年9月开始,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从年中的120(费式指数,上年同期=100)以上,回落到12月的90,创下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其中初级产品降幅尤大,2008年12月,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同比下跌26.4%,大宗商品中,原油价格同比下跌40.2%,铁矿砂进口价格同比下跌26.5%,食用植物油同比下跌13.8%,有色金属进口价格同比下跌22.3%。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企业都在观望,新的订单很少,企业出口大部分都是消化库存为主”,商务部研究院一名专家表示。

  扣除价格因素后,中国去年12月实际进口量下降12.5%,而出口量下降7.5%。

  前述专家表示,只有等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企业库存消化基本结束之后,才能看出金融危机对实际进出口的影响。而目前的进口下降幅度仍然高于出口,显示原材料价格仍然在下滑,企业接单生产形势并无好转。

  医改和教改将扩大消费

  1月的进出口继续下降,令商务部今年年初制定的“与GDP同步”的进出口增速目标,显得更加难以完成。

  而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都已经开始探讨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外贸企业“转内销”,以促进内需消费缓解外需下降给企业和经济造成的压力。

  为了稳定经济,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出《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134号文)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135号文)。

  “200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将根据‘保八’的GDP增长目标来制定”。在9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向本报记者表示:“2008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增速达到了21.6%,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速只有14.8%。因此我们制定的目标,将考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和CPI的关系。”

  一位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按照“保八”的目标测算,200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仍然将维持在10%以上。但是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考虑到经济的实际情况,2009年的目标将比2008年有所下调。

  姜增伟表示,除了商务部根据国务院134号文展开一系列包括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促进流通企业发展的工作外,中国政府两大重大举措——医改和教改,将对扩大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产生积极作用。目前医改方案即将出台,教改方案也正在征求意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1月进出口仍双下降 拉动内需有赖公共品改革

    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将继续走低

    上海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

    商务部出台修订后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商务部拟七大举措促进机电进出口

    北京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去年12月进出口同比增4.8% 全部商品出口负2.8%

    200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8%

    相关专题:

    2009年1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