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分析与见识竞争解释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5:24  新浪财经

  三、以分析与见识竞争解释权

  前面说过今天传媒的竞争是解释权的竞争而非报道权的竞争,今天的公众已经不太能记住什么样的重要新闻是谁首先报道的,今天人们更加依赖的是谁能解释的更清楚、分析判断的更清楚。

  经济波动远不如经济涨潮期那样容易描述事件、分析现象、把握趋势。在经济波动中,业界、读者与同行会对财经媒体的发现、分析见识给予更高的期待、更严格的要求。在经济波动中涌动的资金也会推动很多暗涌的潜流试图影响财经媒体的舆论指向与流量。这真是对财经媒体的重大考验。

  经济波动更需要财经媒体给出可以为事件发展所证明的解释、分析和前瞻,更需要财经媒体体现出远见卓识,在这样一个资讯、数据翻涌的时代,见识水平决定了财经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但今天存在着测不准的问题,连经济学家都讲不清现在的经济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分析吗?我们说错了怎么办?其实我认为在今天解释是最有价值产品的时代,传媒尝试着解释、分析甚至预测的努力,本身就是影响力的体现,就是有价值的。即使测错了也没有关系,所有的经济学家、投行都在不断地对经济预测做出调整,再作以分析就可以。也未必需要去专门说明我的预测错了。

  1.解释权是话语权的核心

  话语权是一种借助事实解释观点等信息,对人意识结构产生影响、支配作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条件下权利的特殊表现。从其实现途径看包括选择权、解释权、传播权。

  选择权——指对关注什么事实、话题、注意力焦点的支配能力。现在选择权对一家报社的话语权的影响在降低,因为受众可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

  解释权——现在话语权的核心,因为能够对事件、现象、取舍的成因、价值影响等深层阐释信息有所支配。这种解释可以是直接分析判断式的,也可以是直接通过细节强调、背景添加、叙述方式等手段来进行,未必全部通过评论、社评来进行。

  2.专业名词的“流动性过剩”与财经媒体困惑

  3.财经媒体力量的根基之一:公正、克制与见识

  一个有力的财经媒体一定应当是克制的,虽然财经媒体会有很多机会和领域体现他的信息获取能力、知识还原能力、问题发现能力、趋势判断能力、现象分析能力,但最终需要体现的是他的见识和综合解释能力。这种体现应当是克制的,这样才有公正性。

  4.传媒的竞争,某种意义上是第一解释权的竞争

  所谓第一解释权,是在于谁能把解释、分析、判断做的更好,真正对人们的心理、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谁就握有了第一解释权,而非来源于一个传媒的行政地位或某种权力,是对以往业绩所获得的公认判断,是受众心目中对一个传媒解释、分析、判断能力和水准的判断。如果一个传媒的分析、解释、判断能够同一个事件的实质、历史走向相互印证,在人们心中赢得了信服,那么这个传媒就得到了第一解释权。所以第一解释权更像一种期待和确认,是一种威信和位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