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兴瑞刘北宪高先民聊CCTV年度经济人物(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12:06  新浪财经

  主持人权静:高老师,您刚才关心马总未来在商业推动上有多少远见,他的回答您怎么评价?

  高先民:马总说了一个很了不起的词,叫服务外包。软件的服务外包大家已经熟悉了,像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都可以服务外包,但是以前航天工程,因为涉及到军事、国防、政治,很难做得到。马博士在这一点上做的这个尝试,非常为我们所看重。发射外包、服务外包、航天技术外包。

  还有一些,其实跟大家的关系都很紧密,像大家平常用的GPS,据我了解我们以后可能用的都是马总那个地方做的GPS,是准备在我们国家上空构筑出一个GPS的网络,是吗?

  马兴瑞:是的,因为我们实际上真正运行的只有美国的GPS这样一个网,它的GPS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果再把它说得更准确一点,叫做“天机定位导航和受时性”。这个系统发明以来对全世界无论是在军事上、民用上、商业上,现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俄罗斯开发格洛纳斯。我们中国作为这样一个大国,作为天机的基础设施掌握在别人手里不行,我们现在开发国家自主的导航系统,一代我们已经开发出来,运行了8年,2000年开发出来,正式运行了5周年。一代我们是相当于跟GPS的理念不太一样,我们有源的一种状态,上下通讯的概念。但是有优点,可以做短文的报错系统。我们第二代系统,原来系统加了无源的,类似于中国的GPS,这个系统建立以后对地面的应用是巨大的。很多网友或者是很多是用了GPS,真正对导航系统的深层次理解不够,这个系统的用处几乎是你能想到它能怎么用,它就能给你怎么用,因为它能够给你提供位置的三个座标点,能够提供你速度的三个座标点,还能给你提供你时间,这七个物理量几乎可以组成任何的用处。当然现在大家可能用的比较多是在交通领域。

  高先民:大家开车的时候,原来没有想到自己用的GPS其实是美国的技术。包括我相信以后有了我们自己的GPS,这种更新的速度和经济化的程度,都会大为改观。

  刚才马总提供了一些细节,我以前也是不知道的。在这个年度人物里我特别看重能够出现激励人的这种人物。我们回顾2008年,我们发现有两种人特别值得回忆,一种叫感动人的人,我觉得包括地震过程之中、冰雪过程之中,都会出现这样的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代表。还有一种其实就是叫激励人的人。年度人物的候选人里面,我们特别看重这个人的出现,能够激励人,能够给我一种往前走的勇气,让我看到一个光明的前景。所以,我们更看重能够激励人的这种人。

  刘北宪:我倒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一直在说中国制造,一直在说要让中国制造多么多么强大。当然我原来对中国航天也有一点了解,我曾经在香港工作过,那阵就跟航天科技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有过交代,现在在国内也要跟马总谈一些有关合作领域的事情,我对航天科技有所了解。我觉得它们所做的事情是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在这一点上,我是尤其看重的。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平庸的中国制造,那我们永远是给别人当加工厂。如果我们是产生一批中国创造方面的领军人物,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的品牌。

  主持人权静:马总,刚才两位都非常认可咱们从制造到创造的飞跃,您觉得航天科技集团的这种成功经验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包括其它大量的中国企业来说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马兴瑞:无论是刘社长还是高老师讲的这个概念,应该讲还是很深刻的。我认为特别是中国像我们这样的重大国家的企业,也包括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企业,首先我觉得要能够做到一个可持续能够长远的发展。可持续长远的发展核心问题还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来产生。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也就是52年多的历史,一直都是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因为我们首先也客观地讲,航天技术也买不来。

  主持人权静:人家也不卖给你。

  马兴瑞: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创新来实现。创新的过程很重要要产生两大,一大是大的创新人物,中国航天科技拥有33位两院院士。第二,产生成果。成果就是包括核心的航天这些技术、设计、软件、工艺和制造,最终通过这些创新的过程,我们形成航天的产品。我觉得这对中国的企业,如果可以借鉴的话,首先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我认为大家可以互相的交流、互相的学习,这也是在这几年以胡总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国家当中,把我们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我们是中央发布的103户创新型企业,我们是第一家,而且也是我们第一家验收,也是没有毫无争议把我们作为一个典范去讲、去宣传,也可以理解。

  刘北宪:创新才能带来你刚才说的核心技术。

  马兴瑞:没有创新就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就不行。当然航天还有自己的问题,刚才刘社长、高老师讲的层次很高,也很深,但是对我们来讲我们拥有了好的航天技术,也拥有好的航天制造,这个制造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真正把它大规模在国民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特别是市场化方面,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推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08年在第四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大会上我们提出来要加速产业的调整,加速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当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需求。我们不能说总按照国家大的投入方式和我们大的完成国家层面,我们企业自己还要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发展的前提下,对经济领域产生带动作用,提供我们的贡献力。

  主持人权静:这也是网友很关心的问题。

  马兴瑞:其实航天间接贡献力最大。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神舟七号还是嫦娥一号,影响力我理解是一种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对经济是一个极大的间接贡献力,但是我们还想在经济领域还有直接的贡献力。

  刘北宪:您说的战略我也知道。

  高先民:我还想知道另外一个问题,4万亿是大家现在特别熟悉的一个常用语,我就不知道如果发展这种航天大国,是不是也会在刺激内需、拉动投资方面,让很多领域尽早走出这种衰退,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马兴瑞:我是赞成你这个观点的,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欧洲走的历程来看,他们在这个时候对高科技产业投入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也是借着这个机会进行结构的调整。

  对我们来说,我认为也是一个机会。我倒不是因为我们做航天,在吹航天。总而言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结构调整的很好的机会,可以淘汰一些比较落后的工业制造,加大推进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结构的调整。所以,我是同意你这个观点。

  刘北宪:还是尽早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转型,借这个机会。

  马兴瑞:那就是真正把我们国家在全世界真正变成第一位。我们现在经济很大。

  主持人权静:刚才刘社长也说要尽早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但是这里面我想了一个问题,其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跟中国普通的企业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由制造到创造的这种跨越对我们中国最广大的企业来说,对于那些没有得到国家这么多支持和扶持力度的广大企业来说,它的可复制性到底多强。

  刘北宪:你是问我还是马总?

  主持人权静:两位都可以评价评价这一点。刘社长先说,您作为媒体的资深人物,怎么看待这种可复制性?

  刘北宪:复制分两种,一种是直接,一种是间接。

  首先说间接,就是这种软实力带给人的精神激励,带给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和探索,去加大自己企业的创新的意识,首先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我们经常说很可能说想的到才能做得到,如果没有前面的标杆,没有前面的示范,你连想都没有想到自己要做这个转型,你怎么去转呢?

  主持人权静:确实是,但有时光靠想还不行,我们还必须有很多硬件上的支持。

  刘北宪:当然,比如刚才马总说到他的火箭发动机变成煤的燃烧锅炉了,利用航天科技的一些先进技术,在方方面面,其实我在来之前就想到过,应该把航天的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为有一些是核心的机密的甚至我们不能够问都不能问的,牵扯到国家安全的这些东西。是也有很多科技转化为民用以后,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这个方面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应该做,我们谈的还只是航天科技,还有其它好多类似高科技的领域。我们如果也借这个机会利用四万亿的拉动,将我们很多在特殊领域里高科技的东西转化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应用上来,我觉得也是一个实际的机会。

  马兴瑞:刘社长的这个观点我很赞同,讲得也非常到位。但是我先讲一点,我们这个集团公司可能大家认为都是国家投入的概念,我再简单说一下。

  我们2008年大概总的收入是700多亿,并不是很多,但是也算是中等水平。700多亿里,大概在国家的层面,我们也是一种合同制,这种合同制大概占了47%,那53%我们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拿来的。所以,我们这个概念,过去可能大家一直认为航天是国家投入的、产生的。

  刘北宪:国家单一投入。

  马兴瑞:我今天可以准确地讲,中国无论是哪一代领导人,特别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航天很重视,这是毫无疑问的,航天的投入也有一定的相当大投入,但是跟其它国家比并不是投入大得不得了。

  因为我们是中央的企业,在市场的角度我们还占53%,四大主业,后边两大主业占了53%,前面两大主业我们占了47%。这是08年整个报表的情况。

  主持人权静:你作为总经理不光考虑国家战略问题,也要考虑市场,怎么去赚钱。

  马兴瑞:因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先我讲了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的利益,但是还有经济责任,因为你毕竟是一个中央的企业,你毕竟是一个经济体,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仅仅要在中国成为老大,现在当然我们是老大,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要提升航天技术的竞争。航天技术竞争不仅仅要体现在一个技术本身,还要体现在经济规模上。像世界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都很大,我们也要走这条路。应该说我们在航天技术转移出来的领域当中更具发展前景。

  刘北宪:这是远见。

  马兴瑞:我们搞了很多都是国内搞的,像我们搞软件,我们有一个软件公司,现在很大,我们开发的PDA产品,开发的数据库、OA、数据系统,我们的数据系统比较独特,自己开发得很好,都很有水平,我们开发出来的太阳能电池,卫星和飞船都要用,我们把它转移过来就可以做民用,这都没问题。刚才讲了我们给中石化正在做的两条熟油线的大泵,都是他们买我们航空的,我们做出来的这个大泵,基本上是国外价格的一半,质量是一样,性能是一样的,这种高端先进装备的制造,航天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家各个部门都很支持我们,已经在一些领域,比如煤化工领域已经作为示范工程给我们了。我刚才讲大的泵,和中石化等大集团合作,已经订购我们的产品。我们做的大的液压支架神华集团也在用。所以我们还有一个重大的目标是利用航天制造,或者是航天创造好的制造技术、工艺技术,我们要来制造中国的装备、产品,能够使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干的,而且已经搞了。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