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兴瑞刘北宪高先民聊CCTV年度经济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12:06  新浪财经

马兴瑞刘北宪高先民聊CCTV年度经济人物

刘北宪(左)、马兴瑞(中)和高先民(右)聊CCTV年度经济人物

    被誉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的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于2009年1月7日正式揭晓,共有20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入围,进行最后的角逐……

  1月12日,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刘北宪、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制片人高先民做客新浪直播间,聊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以下为访谈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权静: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财经会客厅,我是权静。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有中国经济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2008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侯选20个名单已经在网上公布了,马上这10位人物都即将揭晓。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聊一聊今年的年度人物评选有什么样的特点。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新浪的嘉宾们:

  左手边的第一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马兴瑞,欢迎马总,跟新浪的网友打声招呼。

  马兴瑞:谢谢。

  主持人权静:旁边这两位是来自新闻界的非常权威的朋友,中间的这位是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的社长刘北宪。欢迎刘社长。

  刘北宪: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权静:刘社长旁边这位也是新浪网的老朋友了,是CCTV2《经济半小时》的制片人高先民老师,欢迎高老师。

  高先民:大家好,《经济半小时》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主办方。

  主持人权静:高老师自报家门。我们说说2008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一年一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特别受大家关注,今年的评选,2008年我们对更加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比如全球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到中国经济,包括中国的制造业也受到很多影响。刘社长还有高老师,两位觉得08年评10大年度人物和往年有什么不同?是否要面临更多的困难?

  刘北宪:先让主办单位说。

  高先民:标准很多,今年最多说的是两个词,一个叫远见,一个叫凝聚力。

  大家都知道2008年经过了很不平凡的一年,发生了一届经济界的地震,不比5·12汶川地震小在哪里,是整个世界范围的。放在这个大背景下看,你会发现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很需要两个东西,一个叫远见,就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能往后看,2年以后是怎么样,3年以后是怎么样,要有远见。只有有了远见以后,你的行业、你的企业以及这个国家才会被引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去。你会发现今年评的时候,不这个人物是不是现在做得很大、做得很强,而我们更看重他以后会怎么想。马博士其实就符合这样一个标准。一会儿马博士可以自己说一下自己的远见,在什么上面。我们觉得马博士除了“神七”以外,在中国航天工程的市场化这方面,其实我们更看重,我们最看重的是刚刚开始做的一些事情,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在后面的空间更大,这就是远见。

  第二个是凝聚力。面对这么一场大的事件,就好像地震一样,地震所迸发出来的凝聚力,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其实这场经济地震同样需要这个凝聚力。从抗冰雪到抗地震,再到奥运,我们都表现出了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了这个凝聚力之后不管什么困难都能走得过去。这场经济衰退或者金融风暴,我们同样也需要这么一种精神。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在哪一个行业里面或者是哪一个企业里边能够表现出这种强大凝聚力的人物。

  马总所领导的整个航空事业也表现出了这么一种精神。所以,远见和凝聚力是我们今年非常看重的两个标准。

  主持人权静:刘社长对于2008年的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您是否会觉得比往年更加困难?刚才高老师说远见和凝聚力,您个人更看重什么?

  刘北宪:用不上困难这个词,因为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任何年代都有自己的豪杰。无论是经济的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产生我们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当然我比较欣赏小高他们在这次提出来远见和凝聚力的词。之所以欣赏,是因为远见是稀缺资源,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远见,就不会有今年的金融危机了,也就不会让金融危机使得我们的经济和整个全球的经济面临着那么大的困难。不要说远见,近见恐怕都没有。所以,远见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应该是中国经济界和整个世界经济界都去追求的一个目标。我觉得正是因为经济频道他们有自己的远见,所以才把远见选成一个标准,作为今年评价经济人物的这样一个衡量的指标,这一点我觉得做的是比较好的。

  当然凝聚力也是这样。在整个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是提振信心的问题。如果说我们使得整个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够产生这种凝聚力,来共度时间,那么中国经济应该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首先复苏的,这个评选不会更加困难,只会说由于新的指标的提出,更有风向标的作用。

  主持人权静:马总,您看无论是高老师为代表的主办方,还是刘社长为代表的合作伙伴,媒体资深的观察员都非常认可远见和凝聚力这两个指标。您也入选了今年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名单,肯定您跟远见和凝聚力,在他们两个人眼中是有一定的关系,您对远见和凝聚力有什么样的想法?

  马兴瑞:首先我这次能够入选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主要还是考虑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008年,承担了我们国家非常重大的科技工程,就是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作为我们集团公司,主要是承担运载火箭和承担生产两个任务。最主要还是基于这一点。

  但是刚才高老师和刘社长讲的这两点我很赞同,远见也就是我们对于未来深刻的认识、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中央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更需要这一点,否则我们叫发展战略的领导人物,作为中央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第二他们讲的凝聚力更是重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的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大集团。实际上我们的责任就跟凝聚几乎是一个概念。我们的责任就是,首先是我们有政治责任,还有安全责任,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当然我们现在应该说社会责任增加很多,因为过去我们是一个航天部门转制而来的一个大的工业企业,我们现在应该承担经济责任。这次电视台、新浪网还包括英才杂志几家推荐的时候,我本人并没有这个愿望,但是作为集团公司,他们说还是要参加,我们还是要体现我们的经济责任。中国航天发展到今天,应该说首先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我们要发展航天事业,为全世界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和平地利用太空。当然这也代表了我们对科技的进步、探索宇宙的能力,这是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一个国家的向心力,要通过这样的事业,对凝聚力能够产生更好的表述。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我们几个重大事件,我们是最大的任务,但是全国人民对载人飞行,特别是神舟七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表现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总书记领导下,大家的凝聚力很强。

  主持人权静:马总刚才说的中国航天的这些社会责任和对国家的责任,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非常认可的。这次评选是年度经济人物,高老师也特别提到,他对您领导下的航天科技集团在未来有什么远见走得更远很有信心。

  马兴瑞:的确像刘社长和高老师讲的,大家似乎对我们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政治安全责任很认可,就像你刚才讲的,但是我们对经济责任也看得很重。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实际上产生几个方面的效应,一个是可以产生航天技术,也产生一些航天的制造技术,也会对人类认识太空能力的提升,利用太空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拉动科技进步。

  比如说我们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一些装备,比如运载火箭、卫星、飞船还有其它的装备,真空、低温、高温各种环境。所以,它会对国家的需求提出各种要求,包括新材料的需求,很多航天新材料是新提出来。我们是一个系统集成技术,会把各种技术集成出来。所以,我们认为航天发展当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技术的推动和拉动我们产生很大的作用。第二方面就是我们制造出运载火箭、飞船运送到太空,对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识产生很大推动作用。

  但是现在这两者还不够,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也是我们这个集团现在正在全力以赴正在做的,我们现在有四大领域,还有在宇航系统和防御系统这两大系统以外,我们又开发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主要是要利用航天技术把它转移出来,在国民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北宪:我看电视报道,你们今年比去年发的卫星要更多,包括为其它一些国家发商用的卫星。

  马兴瑞:刘社长讲得很对,比如在2008年,我们一共组织了11次火箭发射,十几次火箭发射含火箭载人计划,在全世界来看我们是第三位,全世界大概是70次,我们发11次。第三,这本身也是一个大的推动。另外我们发射卫星会产生地面很大的应用效益。好多老百姓会说应用效益,航天科技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最简单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网络、通讯、气象、遥感,比如通讯这个领域,怎么靠地面发生应用效益?天际网络很重要。大家天天看气象,气象云图是最追要的,云图都是气象卫星来做的。而且我听过中国气象局的局长们讲,由于有了气象卫星,使得我们国家没有漏报过一个台风,也没有错报过一个台风,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这就是很大的经济效益。

  主持人权静:刚才刘社长问您,说包括商用卫星的发射,他是不是想问您未来在盈利方面,是不是航天科技集团要做的?

  马兴瑞:一个是航天本身,比方发射商用卫星,去年下半年发射的通讯卫星,这就是我们的火箭技术出口、卫星技术出口,这个本身就产生很大的效益,因为这个合同额相当大,都是以2、3亿美金来计算的,这是一大类。第二大类就是航天技术转移出来,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火箭发动机技术,我们把它转移出来,我们在去年开发了一个煤化工装置的核心叫气化炉,气化炉怎么来的?就是火箭发射的发动机、阀门机组成一个大炉子,这个大炉子跟世界上比如壳的炉子和GE的炉子相比是一个水平,但是我们的技术是中国自己的。另外,我们的成本比他们便宜很多,大概便宜三分之一。运行、维修成本也很低。我们国家是一个能源大国的需求,主要靠煤化工,这个炉子是一个核心装置,可以产生一氧化碳、氢气,可以做甲烷等等。这样的技术我把它叫做航天技术转移出来的,用航天制造形成的装备产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