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东方元老徐小平谈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18:13  新浪财经

  主持人张晓楠:我在这里说一下,找工作有时我们对专业的理解过于局限化,我们对专业的理解可能只是以为知识本身的对口,其实我感觉到更多可能是一种能力和你的个性是否跟这个岗位对口。因为在美国大一、大二是不需要你确定专业的,可以选很多专业,根据你的兴趣选择。到大三才才要确定一个专业要学习,而到大四已经开始从事找工作这项工作。所以,实际上本科四年并没有学太多我们概念里的专业知识,但他们确实学了很多技能,而这些技能和他们在四年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所培养出的这种个性,也就是技能和个性是他们将来毕业再找的时候,应该跟他们自己所对口的一个东西。

  徐小平:我跟大家讲一讲,回答一下晓楠刚才的问题。

  主持人张晓楠:你居然还记得这个问题。

  徐小平:对。首先你要有职业意识,实际上你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甚至博士毕业,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就是职业意识,就是我读完书干吗。晓楠给我们这个节目做广告里,引用了我的一段话,怎么看都像柏拉图讲的,太深刻了。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无误的职业意识,想做律师,想做医生。2006年3月份,我带我儿子去那儿看伯克利大学。伯克利大学70%几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医学专业,在座的人可能都搞不清楚,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医学预科。设想一下伯克利大学绝不可能把自己的专业设置,学生都是在生物系、化学系、心理系,肯定有哲学系、历史系、文学系,但是大家都有一个职业意识。70%的人将来都会做医生吗?只可能有7.2%的人进入医学院,但他们都有职业意识。而中国人一问他,我想读博士。

  主持人张晓楠:我问过麻省理工毕业的人,为什么你读到博士,因为有时博士找工作跟本科、研究生是同等竞争,他说我没想那么多,我从小到大就觉得寒窗苦读,一定要读到头,让学位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这是大家的一个意识,学位意识,没有职业意识。

  徐小平:这个问题给中国学生,作为一代人带来了巨大困惑。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甚至到90年代什么时候,我们都是国家包分配,甚至出现给我工作我痛苦的情况,我不想去那里工作。我们的教育里没有这个基因,可是突然之间市场发生巨变,社会发生巨变,就出现这个问题。我个人最近两三年不再想谈,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有这个意识,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现在随着经济衰退,就业又成了一个问题。

  主持人张晓楠:因为您这两年没讲,所以又出问题了,赶紧再继续讲。

  徐小平:晓楠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可能是吧。

  第一,大家一定要有明确无误的职业意识,就是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业。社会有360行,在美国的小学里甚至幼儿园,上海有一个国际中学,前几天邀请家长到学校,干什么?让所有的家长讲你是干什么的。你干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教育,需要什么技能,拿出多少钱,你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你想一想那些孩子看到自己同学的爸爸或者是自己的爸爸在讲自己的职业、技能等等这么一个整体的东西。有什么意义?每年一次,这是全北美的学校都有的东西,我们有吗?我们肯定没有。所以,我们的孩子长大就稀里糊涂地学习。有些笑话很陈旧,学识、硕士、博士,然后做到烈士,找不到工作了。这是第一个问题。这还不属于求职技能,求职技能其实是建立在强烈的职业意识。想到新东方就想到过去的名师,新东方干什么的都有,他们怎么走上新东方的?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就业意识,读新东方要出国,但是突然发现教师也不错,除了能够挣钱,还能找到很多俊男美女,教书育人,有很多快乐,很多人像疯了一样找到俞敏洪,跟老师套近乎,后来经过一讲、二讲、三讲,成为优秀的GRE老师。

  首先要有强烈的始终一贯的始终不变的职业意识。起点要有发现线索的能力,假如你发誓一辈子不找对象,你永远看不到可爱的人。你有了这个强烈的职业意识,才知道哪里有就业机会,这时你就打破了Ribin所说的对口的魔咒。俞敏洪本身就不对口,他是搞西方文学研究的,他是想做莎士比亚那样的诗人,在北大出去搞培训,是被人瞧不起的。但是他看到了这个需求。

  第二点就是发现职业线索的能力,要知道职业线索到处都是。

  主持人张晓楠:怎么找?

  徐小平:新东方的例子我讲了很多。咱们来这里,这里有多少职位?有主持人,有文字助理,有灯光师,有摄像师、化妆师,搞各种各样东西,当然还有很多外围的助理,文字助理一个够吗?不一定够,两个够吗?不一定够,如果有20个文字助理,当然是免费的,甚至出钱给晓楠,这个好,那个好。你在任何一个现成的公司、现成的职业,总有核心和外围的东西。你想想我能不能做,我不能做,我能不能帮忙?无私的工作在艰难的时候更重要,我做义工,打杂、帮忙,慢慢就进入到这个里边去了。所以,发现线索的能力其实是一种意识。比如假设我在北大,这是我最光辉的经历。北大很多学生喜欢电影,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职业,然后加入到电影爱好者协会,也没有成为职业。慢慢做多了,成为电影爱好者协会负责人了,最后成了中国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等他做了电影制作人、电影评论家之后,发现电影不景气,做电影没饭吃,又转变做了投资人了,又做了其它的工作。他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发现市场的需求。从个人兴趣到市场需求,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道路。

  比如我本人,非常有价值。我来到新东方,老俞说做出国咨询,当时学生出不了国,加拿大开了国门,只要英语好,工作一年就可以去加拿大,留学以后就免费了,很好的机会,我是做这个工作。我发现很多学生托福教育考的非常高,但是不会申请大学。晓楠也有这种切肤之痛。结果我发现帮很多学生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拿到全奖,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这时一个新的职业诞生了,不仅我找到工作,我还创造了一个产业,留学资源产业。因为在座的谁不知道升学顾问、升学咨询?谁不需要留学申请的流程,对你文字的修改?有几个学生知道美国呢?知道我就不去了。

  再讲一个更伟大的发现。我一开始就说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很多学生拿到全奖了,被拒了,而且一天回来好几个。刚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最后一个女生胡搅蛮缠,她又是一个高干的女儿,她说你要不帮我咨询,我就整你。我一想OK没办法,当然她长得不错。

  主持人张晓楠:这中间是什么逻辑。

  徐小平:逻辑就是我被迫地接受了一次签证咨询,后来我发现太多学生需要签证咨询,甚至很多人像结婚一样,一生就这一次,当然有人有两次。很多人拿到哈佛的全奖,紧张、害怕,需要我来给他们讲一讲,咨询一下。这时我发现了这个需求,就投入进去,一个新的产业又诞生了,签证咨询。

  主持人张晓楠:职业咨询市场也诞生了。

  徐小平:职业咨询实际上是后来的事,说实话海归变海待,我跟那些海待见面,又憋又呆,不会讲英文,很土,不会穿西服。

  主持人张晓楠:方言说得很好,因为在国外老跟老乡接触。

  徐小平:不会泡咖啡。基本的西方文化没接受。从这儿开始,职业咨询又成了严重的问题。如果海归就业不行,大学生肯定有严重的问题。

  我倒不是展示我的光辉业绩,有目共睹。我想说的是你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去发现身边的需求。再比如很多学生,我跟Ribin见过这个人。很多人说我找不着工作,我是大专,没有能力。但是你要知道,最近三年来家教风起云涌,有很多亿万美元级的大公司诞生了。就在五年前一个女生给我写信,我一直没见她,她说老师,我在找工作的同时发现周围很多人找我做家教,我就做了,我没其他本事,就拼命教,结果我就介绍隔壁的孩子。从学院路188号到225号,这个街区我是非常有名了,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找我做家教,一年收入20万人民币。这是五年前。可是在当时,我再讲一个反面的故事,我再新东方遇到一个网友,是一个穷教师,把他请来,新浪教育博客还专门给他做了专栏。他给我写信就是叹息穷。他说从山东来的,孔子的故乡。我说孔子就是个私人家教,你为什么不做私教呢?他说了一句话,丢不起这个人!他穷他丢得起人,他创造财富丢不起人,这不是职业意识,这是价值观念的问题,他该穷,我没有说他该死。因为他不想挣这个钱。

  这个逻辑在背后,当我指出这个职业意识强加给他的时候,他也不要。所以,允许我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首先是价值观念,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其次才是我的教育观念,我要培养什么样的深。第三,要有一种清晰、现代的面对市场经济社会的意识去睁大眼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经典诗句。我跟留学生讲,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美金。现在美金贬值了,我们用来寻找人民币,虽然不太押韵,但钱掉下来的声音都一样,都是丁丁当当财富的声音。

  主持人张晓楠:丁丁当当不行,那不值钱。

  徐小平:你说是钢币。自食其力的声音,为国家赋税,为贫穷的孩子捐款,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声音。

  下面讲求职意识、求职技术。

  李令彬::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的情况都是什么呢?可能有三种渠道,一种是通过学院或者是大学就业中心的一些信息,可能企业来招人。一方面是校园的招聘会或者是外边的招聘会。一方面是网上投递简历,这是大学生找工作的基本状态。你投简历,等着他给你面试的机会,然后你去面试,最后这个工作能成活这是不能成。其实很多人就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是,求职里边最关注的是怎么样写简历,怎么样去面试,面试的时候在网上会传播很多面试的经验,大家都有“面经”那种东西在网上流传。

  再有一点,可能会流传一些面试的标准答案诸如此类。这些东西其实在求职里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性的东西。当你在找一份工作的时候,你80%或者是90%的努力其实是准备。当你没有去面试的时候,或者是当你没有写简历的时候你做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最重要的。因为简历你把它写得再专业,你把它写得比如像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你写的简历难道很漂亮,公司就会要你吗。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简历的常识》,在新浪博客很有影响。简历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一个点的集合。人力资源怎么筛选简历?我有一个招聘信息,每一条招聘信息是不是跟你的简历所一一对应,这是简历最重要的部分,你不要把简历写成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像一篇抒情散文一样。什么样的简历是最专业的简历呢?很简明,跟它所有的招聘条件都是一一对应,这样的简历就是最好的简历。简历的好不在于它的专业、它的漂亮,在于它的招聘信息的匹配度是在什么地方

  你怎么做好自己的简历呢?就是你平时做了很多值得写在简历上的事情,这是提高你求职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是很茫然的,他们都会道听途说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说这个企业邮什么样招聘的准则,比如名企会不会不喜欢非名校的学生,他们需要专业对口,或者是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就业,有很多这样的信息。但是你有没有自己做过调查?有一个学生有一次问我,我想要考北大研究生,想要进《南方周末》做一个记者。我就问他,你有没有看《南方周末》的招聘信息?是招的本科生多还是研究生多?如果你是本科生,有新闻从业经验和一个研究生没有从业经验,哪个更容易进入《南方周末》。我说你看一看南方网的招聘信息,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包括你去再好的公司,包括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四大会计事务所,只要你上到他们的网站,可以发现他们对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非常具体的。前一段时间我特别在网上把摩根斯坦利这样投资银行的招聘信息,对人才有什么样的要求,把它放到网上。你会发现它对人才的团队要求、数字能力要求非常简单。如果你在大学里有一个志愿要进投资银行,有没有调查摩根史丹利、高盛,当然现在金融形势进投资银行不是很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