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东方元老徐小平谈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18:13  新浪财经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张晓楠:各位新浪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本期的财经会客厅,我是主持人张晓楠。今天请到的嘉宾大家都非常熟悉,但还是先介绍一下徐小平老师,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著名留学、签证、教育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新东方留学、签证、移民咨询事业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欢迎徐老师。

  徐小平:晓楠好。

  主持人张晓楠:先跟大家打声招呼。

  徐小平:新浪网友们好,以及现场的朋友们好,大家欢呼。

  主持人张晓楠:Yeah!

  (鼓掌)

  徐小平:给镜头,给镜头。

  主持人张晓楠:第二位嘉宾是徐老师的咨询助理,也是教育职业发展的资深专家李令彬老师,Ribin您好,也跟网友们和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打声招呼。

  李令彬::新浪网友和现场的各位观众、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张晓楠:继续欢呼!(鼓掌)

  徐小平:我再补充介绍两句,Ribin是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毕业之后就来新东方,在新东方网站、报纸做编辑,跟着我做咨询,本来是帮助我打字、整理文稿。其实已经做了六年了,慢慢就从旁听到介入,到最后成了一个独立咨询的专家,可以说我现在70%、80%的咨询工作都是他在做,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发展这方面的顾问,国内罕见。

  我只是想说明什么呢?哲学系按理说什么都不能干。

  主持人张晓楠:刚好咱们就从Ribin这个故事说一说大家的职业选择,因为大家一听哲学系,马上想到和他现在做的是不相关的。

  徐小平:你不可能上街卖哲学,你可以卖羊肉串。但是哲学是一种基础科学,对世界人性文化的认知。但是一定要跟某一个东西结合,哪怕跟房地产销售、卖汽车结合,一定有思想、有文采,能够说出打动消费者的东西。如果你和新闻结合,写出一些优秀的东西,当然要会写,就会成为优秀的记者。如果在我这个领域里,教育和职业发展。其实只要知道教育和职业的一些基本规律,整个哲学基本功底就派上用场。在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学哲学的人,绝大多数是想读法律,想考法学院。所以,在美国哲学系被称为法学院的预科班。

  前一阵子清华大学呼吁取消法律本科教育。

  主持人张晓楠:因为在美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本科。

  徐小平:所以Ribin的职业发展,至少从这个规则上来讲,它的基础学科没什么用,但是一定要和某一个社会需要的行当结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强大的组合。

  主持人张晓楠:其实也是我们很多网友问到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主题就是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如何就业,现在都不是择业的问题,就是先就业,再讨论择业的事。很多网友都问到这个问题,我这个专业本来找工作就挺难,现在金融危机了,找工作更难了,我可能换一个跟我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我该怎么去做?

  徐小平:金融危机下许多人会失去工作,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我经历过,1990、1991、1992年,上一次北美最大的经济危机,找不到工作,失业在家,心情又郁闷,心情郁闷就会跟太太或者老公吵架,一吵架就要离婚。

  主持人张晓楠:在美国这是常见的。

  徐小平:要卖房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家庭灾难就会出现。在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就可以跟着Ribin学习做职业指导、心灵辅导、婚姻咨询。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这背后蕴藏着哲学的含义,任何时代都有被淘汰的需要。但是任何时候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的需求。对大学生来说,你要看到市场需要什么东西,你就能找到你的机会。当然我们可以待会儿一个一个来讲,每一个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总的来说,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任何工作也都有竞争,人们也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最优秀的人都去了更好的工作里去,但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总是有工作。

  主持人张晓楠:关键就是你愿不愿意去的问题。

  徐小平:不是,好日子、坏日子对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要有强大的求职的能力。坦率地说,这种话题我两三年来都不怎么讲,因为前几年形势太好了,实际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在这个时候,对你的求职能力的要求和挑战更大。

  主持人张晓楠:具体一点,什么样的挑战?

  徐小平:比如我怎么找到就业的机会,实际上我整个职业意识是90年到了加拿大才建立起来的,那时候我也找工作找不到。我就找我们的职业顾问。职业顾问在90年在中国是没有的,就像90年中国没有汽车,今年的汽车出来,你一定以为是甲壳虫,而不是甲壳虫牌的汽车。可是90年中国没有职业辅导老师,因为国家包分配,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我是一个受害者,到了国外找不到工作,我就找我的导师,为什么我找不到工作。他说你不会包装自己。他说在加拿大有两句话,我等于旧事重提,时尚回归,职业意识也是回归的。他说你找工作花多长时间?我说就花了一晚上,他说找工作是一个方案,要不断地花功夫。他在加拿大是有工作的,什么工作?找工作。另外第二句话打动我,他说找工作是把自己卖出去。我这一听,怎么把我自己卖出去?我说中国有一句话叫“卖艺不卖身”。我在这儿演讲,大家觉得好玩。但是在市场经济阶段你是要卖身的,你是把自己卖出去的。你明天到那儿工作,因为他配你工资。

  主持人张晓楠:徐老师,现在的问题是想卖卖不出去。

  徐小平:任何时候,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卖不出去的人。在任何国家,日本、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有卖不出去的人。你要知道88年我去了美国,美国的失业率是4%。我不是经济学家,我是一个大众文化的专家。当时88年是里根经济学达到巅峰的时候,美国经济那时最最辉煌,过了两年就击败了苏联,让苏联解体。4%还是4.5%的失业率,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经济繁荣的社会,必须保持至少4%的失业率,这样人才才流动,竞争才有活力,人们才会勤勉工作。如果你坐在那儿不工作也能找到工作,就丧失了正常的挑战。

  我现在找到一份工作,餐馆端盘子的工作,我干过,送皮萨的工作,后来我管送皮萨工作的人,或者是我当大堂经理,摇身一变当总经理的人,很多农村来的人,从一个卖皮萨的人最后变成大唐经理,这样的经历很多,他就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经济困难的时候找工作的问题和经济好的时候是一回事,发展中国家找工作的问题和发达国家也一样,你自己要有就业的能力。比如你是一个学法律的优秀学生,你还得会找。假如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原则:第一,就业能力。第二,求职能力。

  主持人张晓楠:咱们说说找工作求职能力最重要有哪几方面?

  徐小平:太基础了,就让Ribin讲吧。

  李令彬::现在就业难这个问题大家需要怎么去看呢?很多人都在说,比如我的工作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就业。刚才讲到了一个问题,失业率存在的问题。其实不管是职业指导师也好,还是任何一个咨询或者老师这样的人,能够解决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失业。如果真正的是绝对失业,其实就业市场是供大于求的,什么样的咨询师也是没有办法的。假如我们的职位需求是400万人,但是提供的大学生假如是500万人,那100万人就是要失业的。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讲,不一定是职业指导的问题,某种程度可能是政府的问题,可能要刺激内需,可能要产业升级,要提供服务业的比重。

  主持人张晓楠:或者有一些教育政策。

  李令彬::这些东西不是说一对一,不是个人的解决方案可以最终达成的。但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如何不成为那一百万,如何不成为失业率里的人口。

  主持人张晓楠:不成为那4%。

  李令彬::对。现在存在着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很多人想我这个专业到底有没有一个对口的就业。其实很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你说美国大学的学生,他们本科毕业了以后,他们能找到对口的专业就业吗?他们的本科教育其实是强调比如文理学院这样的情况。其实本科就业的时候,也是没有对口的。但是其实每一个人还是要去就业。当你去真正面对一个雇主的时候,有些雇主,比如500强外企的雇主,其实并不特别强调你的专业一定是什么,或者四大会计事务所不强调你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人,有30%、40%是跟财经一点关系都没有。

  徐小平:这个话题的故事实际上还是我跟Ribin以及跟另外一位朋友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四大会计事务所,是大家理想的职业,结果来了一个历史系的学生,进了普华永道的审计部门。我们很意外,这是一个颠覆。事实上Ribin讲的问题,所谓对口的意识现在是一个非常陈旧的意识,有些专业是对口的,有些专业所有都是口,根本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

  李令彬::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你所强调的专业对口这是一个方面。比如你个人的特质、素质、资源、个人所形成的一些技能,这些东西是不是对口,这才更加重要,并不一定要从专业这个层面来讲。

  大学生可能对社会的认识有这样一个想法,一定要找一个跟我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实仔细思考,我们进入这个社会的人,有四成以上的人的工作跟当时学的专业没有多大关系。他们如何完成自己的职业转换的呢?值得在校生思考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学哲学专业,我要想找一个对口专业,基本上本科毕业是没有的。我一开始职业生涯,做出版社的编辑也好,其实它的核心能力是我在大学里比如练成的文字能力,我只要把文字能力跟我将来的就业对口了,我就可以找到一个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我通过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认识徐老师,可能又完成职业转换,是这样一个过程。

  但是大学生的问题所在,你是不是有自己的特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以前我在一个招聘网站做访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你讲的这些求职方面成功的例子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长的,每一个人都有专长。像我这样没有专长的人,是不是应该继续再读研究生呢?或者考一个名校?比如我考北大的研究生,可能我就有出路。我就跟他说,我的思维方式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就定义自己没有特长了,你去读博士、名校其实可能一样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每一个人都要仔细地思考自己真正的特长或者是特殊的技能在哪儿?每一个人去定义自己的这种技能,就会给自己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识。

  刚才跟一位同学聊天的时候,他说他自己是学一个专业的,但是他仅仅是大二。当要让你自己去定义你自己专业的时候,他不知道。你想想既然你学了这个专业,你不应该自己去定义一下自己的专业吗?不应该自己去学一些这些教材吗?这是应该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